蜂鳥會受甜甜的花蜜吸引,但牠們品嚐花蜜的方式卻令人意外。 這群有羽毛的朋友並不具備甜味的味覺受器,意思是蜂鳥應該根本嚐不到甜味才對。但一份最近發表於《科學》雜誌的新研究發現,蜂鳥已經改造了牠們的「鮮味」味覺受器,因此可以嚐到花蜜的甜味。 一隻紅喉北蜂鳥採食含羞草花蜜。攝影: George Grall,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蜂鳥的味覺之謎 蜂鳥的味覺之謎始於十年前,當時研究員首度發表了雞的完整基因序列。雞是第一種基因序列被完整排出來的禽類,而這份資料揭露了牠們的許多祕密。研究員驚訝地發現,雞並不具備甜味味覺受器。雞雖然不會覺得糖難吃,但牠...
漁市場的黑鮪這幾年有越來越小的趨勢。(攝影:洪志仁) 撰文: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 大魚的哀歌 2014年8月號國家地理雜誌中《大魚小傳》一文所介紹的「伊氏石斑魚」,雖然只產在大西洋,而不在太平洋和台灣,牠的體型大小也略遜於台灣原生種的「龍膽石斑(鞍帶石斑)」。但牠們已是所有硬骨魚類家族中體型最大,體重最重的魚類了。然而不幸的是只要體型大、壽命長、成熟年齡晚、繁殖率低、族群恢復力慢、肉質味美、經濟價值高的魚種,都最容易遭到人類的過度捕撈,最先成為瀕危的物種。譬如,全球最大的海洋素食動物「史德拉海牛」,在27年內即被捕殺殆盡。此外,被列入CITES(瀕臨...
非洲侏儒和鄰近部族身上關係生長的基因組,並不相同。 像這些生活在烏干達布恩迪森林的巴特瓦人,一般成年人的身高比鄰近部族矮了幾公分。攝影:ANDREW AITCHISON, IN PICTURES/CORBIS 撰文:Carrie Arnold 編譯:洪莉琄 這不是蓋的,演化生物學者已對人類矮小身材的基因組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根據8月18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一篇報告,這種被稱為「侏儒」的表現型,是在人類進化史中經過了數次發展而呈現的特徵。 在非洲中部的雨林裡,有幾個以...
閃耀著寶藍光芒的台灣藍鵲。(照片:台北鳥會陳王時攝影) 撰文整理:潘佳修 閃耀著寶藍色羽毛的特有種保育類「台灣藍鵲」,通常居住在低海拔闊葉林地帶;近來越來越常在台北近郊公園、豪宅附近被發現。今年3月,位在市中心的台北植物園,更是前所未有的飛來一對台灣藍鵲爸媽築巢、育雛!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成立了台灣藍鵲研究團隊,持續監測這對在台北植物園的藍鵲家族動向。 林業試驗所鳥類研究員葛兆年指出,這對藍鵲共生了4隻幼鳥,目前4隻幼鳥已1個月大,成功離巢;牠們在市中心是否能順利長大,以及未來的動向,都需要密切觀察。 現在植物園可以看到4隻活蹦亂飛的幼鳥,加上1對親鳥。運氣好的話...
很久很久以前,在公元前3200年的某一天,偏遠的蘇格蘭奧克尼群島上的農人和牧民決定打造一群宏偉的建築…… 撰文:羅夫‧史密斯 Roff Smith 攝影:吉姆‧李察遜 Jim Richardson 他們只有石器時代的技術,卻擁有超前那個時代數千年的願景。5000年前,在現今蘇格蘭北端外海、土壤肥沃且綠意盎然的奧克尼群島,古老的居民建造了一群紀念性建築,超越了他們所曾打造過的任何建築。 他們開採數千公噸紋理細密的砂岩,經過裁切和修整,接著運送到好幾公里外、位於兩座湖中間的陸橋旁邊的溼地。他們的工藝無懈可擊。就算以3000年後在大不列顛他處建起哈德良長城的羅馬士兵...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