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哈伯測量天王星自轉速率,精確度提升千倍
Apr. 11 2025

哈伯測量天王星自轉速率,精確度提升千倍

近期,天文學家運用哈伯太空望遠鏡,透過觀測天王星極光的旋轉運動來測定其內部自轉速率,精確度比過去的推算提升了1000倍。這項突破性的成果,為未來行星科學研究奠定了關鍵的新基準。 行星的自轉週期是理解其內部結構與磁場的重要基礎,但對於像天王星這樣遙遠的天體而言,準確掌握其自轉速率極具挑戰性。為了解決這項難題,天文學家發展出一項嶄新技術:透過觀測天王星極光的旋轉運動來推算其自轉速率。 這些極光是高能粒子流入天王星磁極區域,與上層大氣互動後所產生的發光現象。研究團隊分析了哈伯望遠鏡自 2011 年以來超過十年的紫外線極光觀測資料,建立出磁場模型,並成功比對極光與磁極位置的時間變化,從而推...

新發現星系寶庫,有助解開宇宙最深奧謎團!
Apr. 09 2025

新發現星系寶庫,有助解開宇宙最深奧謎團!

歐洲的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Euclid Space Telescope)最近拍攝到的2600萬個星系影像,將幫助我們揭露暗宇宙的奧祕。

「醜醜的」水滴魚,其實在水下長這樣!
Apr. 07 2025

「醜醜的」水滴魚,其實在水下長這樣!

將水滴魚從水中拿出來就像「把一團黏在一起的東西加熱,看著黏膠慢慢融開」。

臺灣最高樹首入鏡! 雪融翻山涉溪 找樹的人團隊完整記錄84.1公尺「大安溪倚天劍」
Apr. 07 2025

臺灣最高樹首入鏡! 雪融翻山涉溪 找樹的人團隊完整記錄84.1公尺「大安溪倚天劍」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3月27日召開「臺灣第一高樹——大安溪倚天劍等身照」發表會。今年3月,曾二度來臺拍攝巨木的澳洲攝影師皮爾斯(Steven Pearce)再度受邀,與研究團隊一同深入大安溪上游溪谷,展開為期六天五夜的探勘。他們上爬近1000公尺、再下切1700公尺,翻越雪融山徑、涉過湍急溪水,只為記錄這棵臺灣第一高樹的完整身影。皮爾斯形容,「這是我經歷過最困難的探勘,但非常值得。」

太空任務「透鏡」:探索土衛六極低溫環境下的碳氫循環
Apr. 04 2025

太空任務「透鏡」:探索土衛六極低溫環境下的碳氫循環

土衛六,又稱為「泰坦」,是土星的最大衛星,也是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在地表存在大量液體的天體,甲烷和乙烷以液態及氣態參與地質與大氣之間的化學反應循環,與地球上的水循環十分類似。美國航太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研究團隊,於2025年月球與行星科學會議中提出一項全新任務構想:稱為「透鏡」(LOOKING GLASS),旨在將土衛六作為地球的「暗鏡」,深入探索其碳氫循環、地質活動與潛在外星生命相關的化學研究。

原來不是全球分布的豎琴蛙! 學者確認新種:魚池琴蛙只分布臺灣
Apr. 02 2025

原來不是全球分布的豎琴蛙! 學者確認新種:魚池琴蛙只分布臺灣

臺灣瀕絕赤蛙科成員「豎琴蛙」,眾多生態謎題逐一獲得解答。過去認為分布於琉球南部的石垣島、西表島,以及南投縣魚池鄉的兩處水域,近日由臺師大等數個單位組成的研究團隊,經比對與日本族群間的親緣關係後,解開身世之謎,確認為臺灣特有新種,中文命名為「魚池琴蛙」,不僅臺灣蛙類數量加一,也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再添一員。

氣候預測能準確預警乾旱嗎?從古代天象觀測到 AI 氣候模式
Apr. 02 2025

氣候預測能準確預警乾旱嗎?從古代天象觀測到 AI 氣候模式

2021 年,臺灣面臨 56 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這場乾旱影響各大電子廠的生產,讓許多企業面臨停工的危機,還導致南部地區多次出現限水的情況。全球暖化問題的加劇帶來了頻繁的極端災害,對於短期氣候變動的預測也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那麼,從短期的天氣到長時間的氣候該如何預測?氣候災害事件是否能提前警示?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陳正達教授,請他為我們解讀氣候預測的關鍵。 古代傳說到現代科學 氣象預測的演進 人類預測天象的歷史源遠流長,古人運用天文觀測來預測氣象。《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自古相傳畢星掌管雨水,一向推崇《詩經》的孔子見月亮接近...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