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學界首度在活人肺部發現微塑膠 寶特瓶原料尤其多
Apr. 16 2022

學界首度在活人肺部發現微塑膠 寶特瓶原料尤其多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科學家表示,現在微塑膠汙染在地球上無處不在,人類接觸無可避免,人們也愈來愈關注微塑膠對健康的危害。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學界首次在活人的肺部深處發現微塑膠,而且幾乎所有樣本中都檢出這些顆粒。 活人肺部深處發現微塑膠 其中又以PP、PET最多 研究團隊從13名接受手術的患者的組織取得樣本,在其中11例發現微塑膠。發現最多的微塑膠類型是用於塑膠包裝和管材上的聚丙烯(PP),以及寶特瓶的原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過去的兩項研究發現,屍檢過程中採集的肺部組織,含有微塑膠的比例同樣很高。 學界已...

別再拿時尚當藉口 歐盟計劃將耐用、回收程度納入商品規範
Apr. 14 2022

別再拿時尚當藉口 歐盟計劃將耐用、回收程度納入商品規範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鍾友珊 編譯;許祖菱 審校 歐盟執委會呼籲,快時尚到2030年應該成為過去式。歐盟近日宣布將大幅增列生態設計(ecodesign)商品規範,首先針對的就是紡織品,未來這些規範可能會加諸於所有類別的商品。 快時尚「快快過時」 歐盟擬將耐用性及可否回收納入商品規範 作為計畫的一部分,歐盟為了打擊一次性消費,同時也要求大公司披露他們將多少的未售出商品送往垃圾掩埋場。 歐盟的環保設計規範,原本是針對特定消費品(像是烤麵包機或洗衣機)訂定節能相關規範,但未來會將耐用性及可否回收也納入規範。例如製造商可能必須在商品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回收材料,或不得使用...

新一代長者碳足跡最高? 研究:戰後嬰兒潮世代 占近1/3碳排總量
Apr. 11 2022

新一代長者碳足跡最高? 研究:戰後嬰兒潮世代 占近1/3碳排總量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一項刊登於《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的新研究顯示,富裕國家戰後嬰兒潮世代的老人,人均碳足跡比其他年齡層更高。該研究也指出,2015年60歲以上人口碳排放占總排放量近1/3。

冰島扭轉「吃鯨肉」形象 2024年將停止商業捕鯨
Apr. 11 2022

冰島扭轉「吃鯨肉」形象 2024年將停止商業捕鯨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冰島是世界上少數仍有商業捕鯨的國家之一。雖然尚未正式禁止,冰島在2022年2月份宣布將從2024年起停止商業捕鯨。背後原因除了需求下降外,也跟當地保育倡議者和賞鯨公司15年來向遊客宣導不要吃鯨肉有關。

海龜救傷與漁業混獲危機
Apr. 08 2022
特別企劃

海龜救傷與漁業混獲危機

海龜會因生病、受傷、活動不佳、被網具纏繞及吞食人造廢棄物等因素而影響在海裡的活動能力,嚴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海龜就可能被迫沖上岸,這種現象通稱為『擱淺』或是還沒到達岸上就被發現成為『漂流』的個體,一般而言,這些失去活動能力,甚至非自願性的出現在岸上或隨海流漂動都是非常虛弱的海龜,如不救援,就很可能會死亡,因此台灣也自102年起開始了海龜救傷的規劃與實施。

南極異常高溫 一座羅馬大小冰架崩塌 學者憂「事件的開端」
Apr. 06 2022

南極異常高溫 一座羅馬大小冰架崩塌 學者憂「事件的開端」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衛星資料顯示,南極經歷破紀錄高溫的幾天內,南極洲東部一個面積相當於整個羅馬的冰架完全崩塌。

突破性研究 人體血液首次發現微塑膠 部份含2~3塑膠種類
Apr. 05 2022

突破性研究 人體血液首次發現微塑膠 部份含2~3塑膠種類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微塑膠,而且近80%的受測者身上都有。 研究結果顯示,微塑膠可以在人體全身傳播、可能滯留在器官中。這對健康的影響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相當擔心,因為微塑膠確實對實驗室中的人體細胞造成損害,而且同樣會進入人體的空氣汙染顆粒,已知會導致每年數百萬人過早死亡。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