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澎湖馬糞海膽50年銳減上億顆 採捕期將至 民團籲實施禁捕
Jul. 04 2022

澎湖馬糞海膽50年銳減上億顆 採捕期將至 民團籲實施禁捕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澎湖馬糞海膽因鮮味足、甘甜度高,備受饕客喜愛,從7月1日已進入開放採捕期。不過,民間團體近期進行海域調查時,發現馬糞海膽面臨生態浩劫,於重要棲地已不見蹤跡,短短50年內個體數從2億顆減至現在僅存數萬顆。呼籲澎湖縣政府實施全面禁捕,勿再過度捕撈,造成「共有地悲歌」。 澎湖縣政府則回應,總量管制執行困難,正積極推動社區自主管理,未來希望由野生捕撈轉往養殖業發展。

科學家首次嘗試開發 可吸附海洋微塑膠的仿生機器魚
Jul. 03 2022

科學家首次嘗試開發 可吸附海洋微塑膠的仿生機器魚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中國四川大學的科學家嘗試應用新材料,開發出一種小型的仿生機器魚,它的身體柔軟、靈活且可自行修復,能一邊游動一邊吸附海洋中的微塑膠。

ALMA拍攝到銀河系中心附近的螺旋狀原恆星盤
Jun. 28 2022

ALMA拍攝到銀河系中心附近的螺旋狀原恆星盤

天文學家使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具有兩個旋臂,看似微型螺旋星系的吸積盤,圍繞著一顆巨大的恆星旋轉,這顆恆星距離地球約2萬6000光年。原恆星盤即新生恆星周圍的吸積盤,是恆星形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不斷地將氣體從環境中傳送到原恆星中,可說是恆星誕生和成長的搖籃。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圍繞在類似太陽質量原恆星的吸積盤廣泛的被研究,並得到了大量的觀測和理論成果。但對於大質量的原恆星,尤其是超過30個太陽質量的早期O型原恆星,其吸積盤是否發揮作用,以及如何在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卻仍不清楚。這些大質量恆星的本質亮度可高達太陽的數十萬倍,對整個銀河系的環境...

為什麼這個新發現的北極熊亞族群如此特別?
Jun. 27 2022

為什麼這個新發現的北極熊亞族群如此特別?

研究人員發現,在沒有海冰的情況下,這些受遺傳和地理隔離的北極熊可以存活得比科學家以為的更久。

臺灣唯一一級保育蛇種 「金絲蛇」高達八成記錄是路殺
Jun. 24 2022

臺灣唯一一級保育蛇種 「金絲蛇」高達八成記錄是路殺

整理:劉庭莉(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蛇類具有生態意義及價值,但許多人因陌生及不了解而心生恐懼。特生中心指出,臺灣特有種金絲蛇迄今正式記錄僅有110筆,且高達八成都是路殺死亡記錄,重要棲息地為北橫公路沿線森林,正好是北部民眾旅遊熱點,龐大的遊憩壓力導致金絲蛇面臨存亡關頭。 金絲蛇體型小、行動緩慢,易遭路殺,為保護臺灣唯一一級保育類蛇種,特生中心與公路總局合作,設立防護導引圍籬、地下通道、菱形網等,降低路殺可能,並呼籲民眾若發現金絲蛇的身影,可拍照上傳資料庫或路殺資料庫,以利後續追蹤。

選擇愛地球 數位時代的人與生活
Jun. 24 2022
Sponsored

選擇愛地球 數位時代的人與生活

成立10年,已賣出上百萬條充電線的Avier,以影音與3C行動周邊在台灣市場站穩一方天地。然而,五年前他們卻踏上了一條不太一樣的路,決心突破傳統3C周邊產品的既有印象,為自己找到新的定位。 人與生活,就是他們思考的主軸。「我們本來是一個傳統的、專注於產品製造與販售的一個品牌,」林鴻文總經理說,但深入思考後發現「我們必須要有一些特質、必須要勇於創新,必須要願意承擔風險、改變現狀,不要讓生活太無聊,必須要有這樣的核心,才有辦法再往前走。」於是他們為自己的品牌訂立了一個新目標,也就是Why Be Dull,談的就是「不要安於現狀,要勇於突破與創新。」

海洋威脅又加一 科學家發現新型態塑膠汙染物:焦油塑膠
Jun. 22 2022

海洋威脅又加一 科學家發現新型態塑膠汙染物:焦油塑膠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研究人員在西班牙加納利群島中的特內里費島(Tenerife)海岸多次發現,波光粼粼的海水中藏著結塊、硬化的焦油,上面還點綴著微小的彩色塑膠碎片。 科學家很快地意識到,這種焦油和微塑膠的混合物和他們見過的任何其他塑膠汙染都不一樣。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