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布萊恩・史蓋瑞(Brian Skerry)在水下投入超過1萬小時,但這是他第一次在緬因州外海拍到大白鯊。 國家地理雜誌探險家兼攝影師布萊恩・史蓋瑞(Brian Skerry)在與那龐然大物對上眼的瞬間,他立刻知道是什麼東西也正凝視著自己,他說:「那不可能會認錯的。」 那是一隻接近3公尺長的大白鯊,當時距離史蓋瑞只有約1.2公尺。 雖然在發報器的協助下,美國緬因州外海過去已經有過大白鯊出沒的紀錄,但史蓋瑞認為,這是第一次有人在這裡拍下水中大白鯊的照片。史蓋瑞大約從50年前起就在這片海域潛水,迄今累積了超過1萬小時的水下拍攝經驗,記錄了無數海洋生物水上與水下的身...
臺灣周圍被海洋圍繞,有許多魚類可以捕撈,有優美風光能夠欣賞。但是假如沒有背後廣大的海洋生態系支持,便不可能維繫經營。臺灣有一類海域因其深度相對於周圍海域較淺,而稱為「淺灘」,存在於基隆、苗栗、彰化、東沙、南沙,以及臺灣海峽南部等地的外海水域。它們支持豐富的生態系,也是漁業經濟的根基,無疑是值得研究的對象。 資源豐富的淺灘海域 淺灘海域由於基礎生產力較高,能養活較多生物,容易成為眾多生物的聚集地,既是育幼場、棲息空間,也是遷徙性動物,如鯨豚、海鳥、洄游性魚類的重要覓食地區。人類也善用各種資源,展開捕魚、養殖、觀光等活動。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的王怡甄助理教授解...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