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這張看起來像是普通的星空的圖片不是星星,這些白點都是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而這些黑洞都正在吞噬星系中心的物質。天文學家在2021年初,以低頻率陣列 (LOFAR )繪製了迄今為止最詳細的低頻無線電黑洞地圖,共有2萬5000個天體。 LOFAR是約2萬個無線電天線所組成干涉陣列,分佈在歐洲52個地點。它是目前唯一能以低於100兆赫茲的頻率進行深度高分辨率成像的無線電望遠鏡網絡。發布的數據覆蓋北天約4%,目標是以超低頻對整個北天球成像(LoLSS),而能搜索高紅移星系和類星體,研究系外行星的磁層,以及探測星系、星系團以及活動星系核所產生的宇宙射線。 由於它是地面望遠鏡,它有一個重大障礙需要克...
一顆巨大的岩石小行星預計將在臺灣時間1月19日凌晨5時51分掠過地球。小行星(7482)1994 PC1在1994年由天文學家Robert H. McNaught於賽丁泉天文臺(Siding Spring Observatory)首次發現。它的軌道週期約1年7個月,距離太陽約0.9~1.8AU,長度約1公里,這相當於帝國大廈高度的兩倍半,由於它的大小和經常性地對地球進行近距離訪問,因此被歸類為「潛在危險小行星」。上一次近距離接近是在89年前的1933年1月17日,距離我們稍近在110萬公里處,而下次預計會在2105年1月18日。 但別擔心,小行星7482本月的訪問會在距離地球...
整理:廖禹婷(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世界上已知的無線鰨原有約81種,包含原本認為是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淺海僅有的小吻無線鰨。根據水試所1月6日公布的相關研究結果,小吻無線鰨應包含五個尚未經描述的新種。 魚市中俗稱「牛舌」或「龍舌」的魚種,在分類上為無線鰨屬(Symphurus)成員,至今仍有許多物種尚未被描述。 水試所海洋漁業組探測技正李茂熒博士在屏東東港的下雜魚堆中,發現百尾小型無線鰨,經檢視形態與分子證據,並檢視歐美日各博物館標本後,與國外學者共同鑑定出五種新種淺海無線鰨。研究結果於2021年9月登上國際知名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
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及頭部外傷可能改變腦部解剖構造,因而導致行為變化。冠狀病毒似乎也會如此。 在2020年初席捲紐約市的COVID-19疫情高峰期間,一名備受尊敬的急診室醫生洛娜.布林(Lorna Breen)自殺身亡。她曾任曼哈頓紐約長老會醫院的醫療主任,被認為是一個聰明、活力充沛又有條理的人。她沒有心理疾病的病史。但在布林感染病毒後,一切都變了。 這位49歲的醫生在3月18日首度出現症狀。她在患病十天後重新開始工作。她的家人感到擔憂:布林變得思緒混亂、猶豫不決、容易緊張、筋疲力盡。她不太對勁。他們帶她回到家鄉夏洛茨維爾,布林住進維吉尼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精神科病房。她在4月26日...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