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迷你海王星與超級地球都是太陽系沒有的系外行星類型:迷你海王星比海王星小,認為是被厚大氣層所包圍的大型岩石核心所組成。超級地球則是數倍於地球質量的岩石行星。天文學家觀測到兩顆正失去大氣層的迷你海王星,認為它們可能會轉變為超級地球。 自從1990年代中期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以來,已經發現約5000顆系外行星。較小的系外行星分為兩組:迷你海王星和超級地球。超級地球的大小是地球的1.6至1.75倍,而迷你海王星約是地球的2到4倍,介於這兩個大小範圍的行星卻很少。有理論認為這種現象可能是迷你海王星會轉變為超級地球。由於迷你海王星被氫和氦組成的原始大氣包裹著,推測如果迷你海王星夠小並且離母恆星...
經過多年的延宕,耗資100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於2021年12月25日發射升空,隨後一個月的部屬任務一直相當順利,完成了6.5公尺寬的折疊主鏡展開定位,近日已經抵達預計的工作位置拉格朗日點L2。 韋伯望遠鏡接下來會進行約5個月的測試工作,順利的話未來十年將在地球面對太陽的後方150萬公里執行觀測任務,相較之下月球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僅38萬公里。 位於義大利羅馬的遠端天文臺「Virtual Telescope Project」馬上發布了對韋伯望遠鏡的成像照片,雖然目標遙遠,在以43公分口徑的望遠鏡連續曝光300秒、搭配精準掌握韋伯望遠鏡的移動軌跡來鎖定後,Virtual Te...
科學家正在爭相開發一種「通用冠狀病毒疫苗」,希望能用它抵抗多種SARS-CoV-2變異株,以及可能引爆下一波疫情大流行的新興冠狀病毒。 每當一種新的變異株出現,COVID-19疫苗與藥物製造商就會重新評估疫苗與藥物的配方,檢視它們是否能抵抗正在演化的病毒,例如已在一個多月內迅速蔓延全球的Omicron變異株。 自從這場大流行在2019年12月開始爆發,導致COVID-19的SARS-CoV-2冠狀病毒已經突變多次,產生不同的變異株。因為多數疫苗的設計都是靠辨識原始的SARS-CoV-2棘蛋白(或部分棘蛋白)來刺激免疫反應,所以雖然疫苗仍可預防重症,但像Omicron這樣有更多突變的...
人類的身體並沒有演化到可以應對太空環境的程度,至少在我們的血液是如此。自從人類首次在地球之外的地方生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研究人員注意到太空人會出現一種奇怪的、持續性的紅血球流失現象。這種現象又被稱為太空貧血,直到近期為止,一些專家認為太空貧血只是一種短暫現象,屬於微重力條件下我們體液變化的一種補償結果,然而,一項新研究指出這是一種更具破壞性且永久性的機制。 研究人員發現,在為期六個月的太空任務中,人體會比正常情況下多破壞54%的紅血球細胞,這些讀數遠高於預期,而這些讀數直接來自於國際太空站中14名太空人的血液,這些資料是透過血液中的鐵含量及一氧化碳呼吸測試得出的,每呼出一個一氧化碳,紅血...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