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赤蠵龜
Aug. 31 2022

赤蠵龜

浮上水面呼吸的赤蠵龜,攝於土耳其博德魯姆附近。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大吃特吃
Aug. 31 2022

大吃特吃

2012年夏天,在聖路易斯港出現了罕見的畫面。有好幾隻座頭鯨和無數的鵜鶘來到阿維拉碼頭,捕食海中為數眾多的小魚。在碼頭邊看到這些溫和的巨獸,絕對是一次不平凡的體驗。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晨露之中
Aug. 31 2022

晨露之中

某天清早,我發現這隻小蜜蜂,身上沾滿了美麗的露珠。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冤家
Aug. 31 2022

冤家

我在肯亞的馬賽馬拉保護區偶然拍到這張照片,兩隻斑馬先是互咬互鬥,接著開始踢對方。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撿拾漂流木「除罪化」 國有林區外、非天災清運期間都可自由撿
Aug. 24 2022

撿拾漂流木「除罪化」 國有林區外、非天災清運期間都可自由撿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由於來自國家森林的漂流木屬於國家財產,常有民眾因未在公告期間撿拾而誤觸法律。林務局於今年5月修訂《處理天然災害漂流木應注意事項》(下簡稱《注意事項》)放寬撿拾漂流木規定,8月17日林務局也召開記者會說明,未來只要避開風災後政府緊急清運的時間,民眾皆可自由徒手撿拾漂流木。 針對外界擔憂鬆綁法規是否會導致山老鼠更猖獗,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山老鼠常盜伐的多是大型且有價值的漂流木,而現行規定放寬的是民眾撿拾小型漂流木的權利,請民眾不必憂慮。

罕見深海鐵甲海螺 第一個因海底採礦而瀕危的物種
Aug. 21 2022

罕見深海鐵甲海螺 第一個因海底採礦而瀕危的物種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生活在印度洋中洋脊深處、高溫有毒的海底熱泉噴口,腹足上覆蓋著帶有金屬質的「鱗片」、彷彿來自科幻電影的鱗角腹足海螺(Scaly-foot Snail,學名:Chrysomallon squamiferum),是世界第一個因深海採礦而瀕危的物種。 「牠像是在深海爬行的裝甲騎士」,法蘭克福森肯堡研究中心(Senckenberg Research Institute)生物學家茱莉亞.西格沃特(Julia Sigwart)這麼形容,他是少數親眼見過活生生的鱗角腹足海螺的人。

AI辨種類、人工目視判體積 調查:臺灣海洋垃圾漁廢仍占大宗
Aug. 19 2022

AI辨種類、人工目視判體積 調查:臺灣海洋垃圾漁廢仍占大宗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根據調查,我國海洋廢棄物整體仍以漁業廢棄物為大宗,本島有近七成、離島則超過八成的海廢皆與漁業有關。海保署13、14日舉辦「2022海洋保育面面觀—臺灣海域生態守護研討會」,國內除了已開始將無人機等高科技應用在海廢監測,透過近三年的「海廢快篩調查」更發現,海廢數量正持續下降,離島下降幅度最高。

NOV. 2025

核融合

追求無限能源的偉大夢想

核融合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