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緬甸勃固地區的伐木場工人坐在他11歲的大象背上,這裡數世紀以來一直都使用大象協助伐木。伐木場的工人無電可用,在日出之前都必須倚賴太陽能燈。Photograph by Rubén Salgado Escudero 撰文:麥可.愛迪森.海頓 攝影:魯本.薩爾加多.艾斯庫戴羅 普拉桑特.曼達爾打開和老婆與四個孩子共用的小屋裡一個巧克力棒大小的LED燈,轉眼間,他們睡覺的狹小空間馬上輝映著金絲雀黃和海洋藍的色調――是這家人用來充當屋頂與牆壁的塑膠防水布反射出來的顏色。曼達爾用細長的手指指出自己的財產:從過時的印度曆撕下來的一頁、一組錫製的盤子、以及一個當椅子用的木箱...
								實施了長達30年的一胎化政策在上週正式廢除。但該政策造成的後果將持續影響中國的未來。 懷著第二胎的李燕(Li Yan,音譯)躺在床上,她的女兒將頭靠在她的肚子上。2013年一胎化政策放寬時,李燕一家是安徽省第一批獲准生第二胎的家庭。PHOTOGRAPH BY CHINA DAILY, REUTERS 中國的一胎化政策旨在大幅削減中國的人口以增進經濟成長。這項政策造成了數百萬人被迫結紮、墮胎、犯殺嬰罪與婚姻悲劇。在一胎化政策實施超過30年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於10月29日宣布結束這項中國最不受歡迎的政策。 曾贏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的《華...
								喬治‧史坦梅茲 George Steinmetz Photograph by George Steinmetz, National Geographic 喬治‧史坦梅茲利用他本人廣為人知的探險和科學攝影技巧,藉以揭露今日世界上僅存的秘密:偏僻沙漠、晦澀文化和最新科技發展。 身為國家地理雜誌定期撰稿人,史坦梅茲以其鏡頭所審查的主題相當廣泛,從全球石油勘探、最先進機器人、到撒哈拉的最深處和鮮為人知的印尼伊里安查亞樹屋人。在全球環境展望雜誌的德語和法語版本上,他的作品記錄了伊朗鹽漠,並穿越沙烏地阿拉伯的空白區。他也獲得從國家科學基金會拍攝南極極地沙漠的補助。...
								新的研究顯示,稀有雲豹的商業交易大幅增長。 休士頓動物園是幾隻雲豹的收容所,包括照片中的這一隻。野外只剩下約1萬隻。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根據牛津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在野生貓科動物中,雲豹愈來愈受覬覦——而且出現人工繁殖——都是出於商業目的。牠們被賣到寵物市場、提供近距接觸貓科動物的旅遊景點,以及其他利益驅使的類似商業行為。 研究人員尼爾.德克魯茲與大衛.麥克唐納德回顧管理國際野生生物貿易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存檔的進出口紀錄,發現從1...
								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利用衛星標識器追蹤到美洲鰻降海遷徙到一個開放性海域產卵。 美洲鰻稚魚在玻璃盤中扭動。新研究顯示,這種魚能夠遷徙超過1600公里,進入開放性海域產卵。Photograph by Heather Perry,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科學家知道,美洲鰻成魚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河川或河口處活動,因為千百年來,牠們就是在這些地方被捕獲的。而我們知道這種鰻魚在開放性海域產卵,因為我們可以在那兒找到牠們微小、透明的鰻苗。然而,數十年下來,美洲鰻成魚在淡水棲地和大洋產卵區之間橫越數百英里的遷徙,從來沒有被目擊過。 確切地說,是到目前為止。 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