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入
AD
我跟朋友去印度特里普拉邦的一座動物園。我們等了好一段時間,才等到這隻在水裡睡覺的河馬醒來,將鼻孔抬到水面上呼吸,但牠換完氣馬上又潛回水裡了。我剛剛好拍到這個畫面。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整理:陳立炘(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新北市八里沙灘7日才發生糙齒海豚擱淺不治,9月22日下午又在八里紅海灘發現一隻活體擱淺鯨豚,海保救援網(MARN)接獲通報後旋即啟動救援,經影像與現場檢視,確認個體為一隻小抹香鯨,並於當晚後送至基隆海之生鯨豚復健站,檢傷後發現小抹香鯨的肺臟已嚴重病變,難以執行野放,並於25日凌晨呼吸漸弱死亡。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 編譯 歐洲議會9月13日通過新規,將逐步提高歐盟機場使用永續航空燃料(SAF)的占比以落實航空業減碳,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70%。新規待歐盟理事會批准後,預計於2024年1月1日生效。 鑑於市場上對航班碳足跡的計算標準不一,歐盟也宣布2025年起推出航空碳排標章,標示每位乘客的飛行碳足跡以及每公里航程排碳量,以助旅客選擇永續航班。
整理:吳奇諺(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社群平臺上出現愈來愈多獼猴穿衣服、尿布,被迫表現出人類行為的影片。多國組織組成的反對社群媒體虐待動物聯盟(SMACC)9月18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社群上許多被當作寵物飼養的獼猴,正承受龐大的身心虐待,而觀眾的互動成為助長動物虐待的幫兇,呼籲社群平臺加強把關。
一隻威德爾海豹從南極洲羅斯冰架的一個洞口浮出水面,換氣休息一下。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這是鸚鵡的羽毛。為了增加光線,我把羽毛放在窗邊的桌上,用微距鏡頭拍攝近距離下的照片。我在羽毛上滴了一滴水,讓那一塊產生像放大鏡的效果,然後調整羽毛的位置,直到窗戶倒影的形狀剛好落在直線上。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育琴 屏東報導 熊鷹在排灣族與魯凱族文化中有著獨特意義,但隨著部落傳統規範式微,商業化的鷹羽需求使屏東、臺東的熊鷹族群受威脅,屏科大學者因而與工藝家合作,推動熊鷹仿真羽毛繪製技術,希望兼顧部落文化與生態保育。9月11日起在屏東林業小棧展出「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呈現工藝推動五年的成果,以及熊鷹與部落交織的文化歷史。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