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要塑膠還是要地球?」這些社區將廢棄漁網變成地毯
Jun. 22 2018

「要塑膠還是要地球?」這些社區將廢棄漁網變成地毯

探險家海瑟.寇德威正在協助菲律賓人民清除海洋中的塑膠,頭號目標就是幽靈漁網。 孩童在菲律賓保和島的一個垃圾堆旁邊玩耍。在大潮或下雨的時候,這裡的垃圾會溢流到海裡。菲律賓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中心,但在汙染海洋方面,也僅次於中國與印尼,全球排名第三。PHOTOGRAPH BY HANNAH REYES MORALES, NATIONAL GEOGRAPHIC 位於菲律賓中部的達納宏淺灘(Danajon Bank)曾經是擁有豐富海洋生物的地質寶地。它是菲律賓唯一的一個雙層堡礁,也是世上僅有的六個雙層堡礁之一。最近的一份研究指出,自1960年以來的過度捕漁造成魚類資源減少了24...

最好的建築是這樣的….
Jun. 13 2018
Sponsored

最好的建築是這樣的….

建築的初衷,原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於生存的安全需求、免受風吹日曬之苦,;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建築的意義,不再只是遮蔽物的代名詞,而是懂得利用設計與科技的相輔相成,解決人類與環境所面臨的問題,抑或者是,成為人們與城市對話的重要媒介、讓生命更加美好的一處風景。 國際知名媒體Fast Company,遴選出2017年全球最具創意的建築設計公司,看看這些嶄新思維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 貼近歷史並傳承文化遺產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憲法大道、於2016年正式開幕的國立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

超大月亮要墜地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
Jun. 13 2018

超大月亮要墜地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

一段在火山附近拍攝的影片看似好萊塢創作,但它卻是個科學如何愚弄我們的好例子。 ↑↑↑↑↑月亮西落於泰德火山  DANIEL LÓPEZ / IAC 「這些人並沒有危險!」 美國航太總署(NASA)在6月1日發布的這段影片時,一開始就這樣說明著。影片中可看到巨大的月亮正快速地接近山脊上的一群人,並落到山脊之後,看起來就像是從天上掉下來一樣。 你可能會問,美國航太總署為什麼要為科幻短片或網路上的特效影片感到興奮?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丹尼爾・羅培茲(Daniel López)是一位住在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ands)的攝影師,這是5月30日清晨在特內里費島(T...

「你可以再靠近一點!」第二部
Jun. 12 2018

「你可以再靠近一點!」第二部

上一篇文章「你可以再靠近一點!」快來猜猜看這些是什麼動物中還有六種動物尚未揭曉,各位猜到是什麼了嗎?相信大家都有基礎的「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概念,不妨試試這分類階層,慢慢的從高階分類逼近到種。當然這裡所有的照片都是動物(動物界),所以各位從「門」開始就可以了,猜不到種沒有關係,能夠推測出科或屬就已經是動物達人了!還沒試過的人可以現在來腦力激盪一下,已經有想法的讀者現在可以來對對答案囉! #td_uid_27_5c7bf0cd7f97f ...

讓蔚藍,繼續心動
Jun. 05 2018
Sponsored

讓蔚藍,繼續心動

因為人類的貪婪無知,對海洋無止境的利用和破壞,不論是過度濫捕、廢水排放、還是塑料汙染….等,都嚴重破壞了棲息地的環境,影響原有物種的多樣性。我們的海洋,不只失去了美麗、更面臨健康的極大威脅! 而與海洋結下不解之緣的海洋拉娜,對於這片大海始終心存感激,十多年來,一直站在海洋保育的最前線,藉由各種項目的推動和參與,喚起更多大眾的環保意識。在世界海洋日前夕,海洋拉娜邀您一起為大海發聲、共同守護這片蔚藍。 蔚藍之心海洋保育基金會成立 來自大海的恩典,讓海洋拉娜獨家取得珍貴修護成分,開始它美麗的傳奇故事,並以海洋為名,藉以深刻提醒取之大海、也要還之大海的社會責任。因此,多年來,海...

這七件關於塑膠的事,你不能不知道!
Jun. 01 2018

這七件關於塑膠的事,你不能不知道!

萬能、耐用、柔韌、經濟實惠與無所不在––這就是塑膠。 它既是讓生活更方便的奇蹟產品,也是地球的禍害。以下是你該知道的七件事。 本文是「要塑膠還是要地球」專題的一部分,這是《國家地理》雜誌為了提升全球對塑膠廢棄物的危機意識努力數年的心血。從這裡可以了解如何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現在就下定決心身體力行。                         撰文:Laura Parker 圖表:Jason Treat 延伸閱讀:在太平洋發現比墨西哥國...

怪蟲也有亮麗秀髮,但為何是長在屁股上呢?
Jun. 01 2018

怪蟲也有亮麗秀髮,但為何是長在屁股上呢?

不論這是不是新物種,這隻有著超狂髮型的昆蟲,實在是相當吸睛的一隻蠟蟬。 特隆德.拉森(Trond Larsen)想必是非常幸運,才能在2012年一場由野外生物學家於蘇利南東南部山區舉辦的國際考察期間,發現這隻不過5公釐大小的蟲子。 要眼明手快才拍得到,「實在不容易,困難的地方在於他們非常快就會跳走。」參與保護國際快速評估計畫(Rapid Assessment Program)的拉森如此表示,而這也是他無法蒐集到這種蠟蟬標本的原因。比較標本與其他昆蟲的差異,有助於識別其是否屬於已知物種。 另一件讓鑑定變得棘手的原因是,眼前這隻蠟蟬還是若蟲,這代表目前的樣貌與成蟲非常不同。 ...

NOV. 2025

核融合

追求無限能源的偉大夢想

核融合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