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的影響是全球畜牧業共同重視的問題,在牛比人多的紐西蘭,政府不僅要對人民收取稅金,更在2022年宣布,未來擬將針對牛隻「放屁」、「打嗝」所製造的甲烷徵收「打嗝放屁稅」 。奶粉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3世紀,而第一款商業奶粉則是在19世紀問世,幾百年的環境資源消耗也讓大家對於畜牧業都存在著疑問:難道沒有辦法做得更好?曾赴紐西蘭考察的英國雷丁大學食品與乳品博士、同時也是屏東科技大學動物科學與畜產系退休副教授林美貞說明:「為了在愛護牛隻與環境中取得平衡,並持續產出高品質牛乳,紐西蘭當地有許多職人長期投入研究,如今已有許多創新技術,提升產業環境,為人類跟環境創造雙贏。」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一般提到道路工程,直覺聯想就是會破壞生態。但11月17日由農委會特生中心揭示的一項生態調查報告,顯示「工程」與「生態」共存的可能性。 2012年起,交通部公路總局委任特生中心,針對「臺9線蘇花改」道路工程期間、通車營運後兩個階段,進行為期10年的生態調查。這次調查累積超過20萬筆生態資料,包含臺灣珍稀保育類、特有種,及許多當地新紀錄種。監測結果也發現,施工時雖然對當地物種及數量造成波動,但由於在工程時,就有納入生態友善措施,因此完工後野生動物的活動頻度也逐漸恢復。外界關心的路殺事件,營運三年的記錄遠低於西部公路一年發生的數量。
文:廖君珮(湛藍海洋聯盟海洋社會科學家)、陳思穎(湛藍海洋聯盟共同創辦人)、顏寧(澄洋環境顧問公司執行長) 「來~我們一起喊,對抗海洋垃圾,絕不放棄!」巴哈馬減塑運動組織創辦人、高曼環境獎(Goldman Prize)得主安珀羅斯(Kristal Ambrose)在今年的國際海洋廢棄物大會(IMDC)會場上,以超有活力的專題演講,激起大家滿滿的熱情。 被棄置或遺失在海中的廢棄漁網不僅威脅船隻航行安全,造成經濟活動損失,還可能纏住海龜、覆蓋珊瑚、甚至持續在海裡捕撈,像幽靈般圍困海洋生物。這些遺棄、遺失或丟棄漁具( abandoned, lost or otherwise discar...
用來栽培盆栽、填滿苗床的土壤看來完美,但其實隱藏了一些對環境與我們的健康令人不安的問題。 幾乎每一株你買下的番茄、三色堇或多肉植物,都是用所謂的培養土育苗出來的,這是一種通常既沒有土也沒有堆肥的混合物。反而最近的苗圃裡這些一袋袋的,都是由異國蘚苔、纖維和礦物質製成的無土、貧瘠的混合物,這些原料裡隱藏了肺部疾病、水資源的浪費,還有超大的碳足跡。 所以到底為什麼要用這種東西呢?美國對培養土的需求爆炸,過去30年來城市園丁增加了30%,而苗圃和溫室則是成長得最快的兩種園藝事業。有些幸運的園丁可以直接種在土地上,但泥土太重,而且對苗床和育苗盆來說也太密實了。 這項快速成長的需求,增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