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入侵性螞蟻的威脅,比我們過去以為的更麻煩
Feb. 06 2023

入侵性螞蟻的威脅,比我們過去以為的更麻煩

有500多種螞蟻出現在牠們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對當地生態系造成浩劫。該如何阻止牠們?

恐衝擊電池「歐洲製造」 歐盟將鋰列有毒名單討論陷入膠著
Feb. 04 2023

恐衝擊電池「歐洲製造」 歐盟將鋰列有毒名單討論陷入膠著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黃思敏 編譯;許祖菱 審校 全球對電動車、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儲能的需求上揚,鋰電池生產的重要性也跟著倍增。正當歐盟大力推動電池「歐洲製造」之際,歐洲電池產業的前景卻陷入混沌不明。原因是歐洲化學總署(European Chemical Agency, ECHA)指出鋰鹽具有毒性,歐盟須確認是否要將鋰列為毒性物質。但這項決定恐會衝擊歐洲的電池產業與能源轉型,歐盟二度拖延,仍難以做出最後決定。

阻止蜂群傳染病蔓延 美國核准全球第一支蜜蜂用疫苗
Jan. 30 2023

阻止蜂群傳染病蔓延 美國核准全球第一支蜜蜂用疫苗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棲地喪失、殺蟲劑濫用、氣候危機與疾病,蜜蜂面臨多重生存威脅。美國農業部日前有條件批准全世界第一支蜜蜂用疫苗,以降低蜜蜂感染美洲幼蟲病(American foulbrood, AFB)的死亡率。這種傳染力極高的疾病已在全球蔓延開來,臺灣蜜蜂也深受其害。受感染的幼蟲會變逐漸變黑、發臭、死亡。如未能及時處理,將感染整個蜂窩,造成極大損失。 這款疫苗是生技公司「大蘭生物健康」(Dalan Animal Health)研發,採用「口服」的方式,讓蜂王吃入含有疫苗成分的蜂王乳,使得幼蟲在成長過程就具備免疫力。

研究:氣候變遷加劇 海洋熱含量連4年破紀錄
Jan. 28 2023

研究:氣候變遷加劇 海洋熱含量連4年破紀錄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全球升溫再度拉緊報,不僅氣溫升高,連海洋也愈來愈熱。根據11日最新發表的研究,2022年全球海洋熱含量(ocean heat content, OHC)再度破紀錄。從2019年至今,海洋熱含量已連續4年創下新高。

蘭嶼海洋底棲生物首次普查出爐 發現32種新紀錄種
Jan. 18 2023

蘭嶼海洋底棲生物首次普查出爐 發現32種新紀錄種

整理:廖禹婷(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海保署2022年針對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進行首次物種普查,1月11日公布調查結果,總共發現了32種蘭嶼新紀錄種,包含21種甲殼類、七種棘皮動物及四種軟體動物。其中,小雙鱗蛇尾(Amphipholis squamata)更是首次在臺灣發現的新紀錄種。 參與本次物種普查的中興大學研究團隊表示,會在2023年繼續調查,並將成果集結成「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解說手冊」,讓大眾更加了解蘭嶼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研究示警:海洋塑膠垃圾影響海膽發育 其他生物可能也受害
Jan. 15 2023

研究示警:海洋塑膠垃圾影響海膽發育 其他生物可能也受害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海洋塑膠汙染日益嚴重,海底生物首當其衝。一份英、義科學家共同發表的研究顯示,高濃度的塑膠海水會導致海膽幼蟲發育異常而死亡。研究試驗了兩種塑膠後發現,未經使用的塑膠原料會釋放大量添加劑,危害比長期泡在海中的塑膠碎片更嚴重。 科學家澄清,實驗研究的塑膠濃度較高,真實世界中並不常見,但在洋流交會等容易聚集塑膠垃圾的地方還是可能發生。

塔加黃喉貂翻垃圾、食用廚餘畫面曝光 族群調查驗出犬瘟熱病原
Jan. 13 2023

塔加黃喉貂翻垃圾、食用廚餘畫面曝光 族群調查驗出犬瘟熱病原

整理:陳立炘(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喉貂在臺灣為特有亞種,被列為珍稀保育類動物,過去少有針對黃喉貂的生態研究。玉管處於2019年委託野聲環境生態顧問公司在塔塔加及玉山主群峰地區調查發現,雖然黃喉貂在塔塔加遊憩區被目擊的頻度有上升,但整體族群數量並無特別變化。調查還發現,黃喉貂頻繁出沒人為活動區域,也導致其受到人為垃圾、廚餘吸引,甚至因此感染貓、狗病毒,曝於疾病風險之下。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