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94 筆相關資料
在這一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約20公分,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安理會辯論中進一步說明,海平面的上升將導致全球十分之一的人們面臨生存風險。而來自韓國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即使我們設法將地球的增溫控制在攝氏2度,格陵蘭及南極洲的巨大冰架也將走上不可逆的融化之路。 釜山國立大學氣候科學家Jun Young Park(朴勇俊,音譯)領導的團隊認為過往的電腦模擬中往往沒有考慮到冰棚或冰蓋的融化也會同時影響海洋本身的運作機制,又更加速這些冰棚的融化進度影響氣候。雖然研究團隊並未建立一套與其它主要氣候模型一樣高解析度的資料,但是他們已經從近幾年的氣候資料,譬如:格陵蘭的降雨量、南極冰架的融冰波動量增加...
根據新的研究,地球上的冰川萎縮和消失的速度比科學家想像的要快,依照目前氣候變化的趨勢,預計三分之二的冰川將在本世紀末融化消失。 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這項研究以比以往更全面的方式研究了全球21.5萬條的大陸冰川,但不包括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冰蓋上的冰川。科學家利用電腦模擬計算,在不同程度的變暖情況下,會有多少冰川消失、多少兆公噸的冰會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多大幅度。 根據該研究,到2100年預計的冰損失範圍為38.7兆公噸至64.4兆公噸,具體取決於全球變暖的程度以及燃燒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數量。這些所有融化後的冰將使海平面上升,上升範圍從最好情況下的90公分到最壞情...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美國研究發現,人類傳染病的疫情,58%會因氣候災害更嚴重,無論是細菌引發的疾病(如炭疽桿菌),或病毒(如茲卡病毒)、寄生蟲(如瘧疾)疾病都會受到影響。不過,也有16%的疾病會因氣候災害而減緩。 該研究也列出了氣候災害導致疾病的1006種傳播型態與途徑。由於數量實在太多,作者認為,想靠氣候調適來降低風險幾乎不可行。從源頭著手,也就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才是最迫切的事。 這篇研究於8月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由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University of Hawaii-Man...
一項關於已滅絕企鵝和現存企鵝的大型研究顯示,企鵝可能無法適應現代暖化的極快步調。 企鵝滑下白雪皚皚的南極斜坡,然後迅速穿過冰冷的海水,似乎非常適應牠們的環境。然而,這些迷人的鳥類並非一直是無飛行能力的水中健將:從飛行演化到游泳,需要幾乎全新的技能組、體型及功能。 如今,新研究使用史無前例的化石紀錄和基因組資料組合,以詳細觀察這種前所未見的演化過程,並檢視氣候如何塑造企鵝的命運。 研究的共同作者丹尼爾.克塞普卡(Daniel Ksepka)說:「企鵝是演化最有趣的產物。」他是鳥類古生物學家,任職於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的布魯斯博物館。「牠們已經適應與祖先完全不一樣的體型構造和生活習...
就算只是比平常熱一點點,升高的夜晚溫度也會擾亂我們的睡眠。一則新的全世界級研究,加總了這些損失。 每個人都知道那種恐怖的感覺:悶熱的夜晚,就是暖了那麼一點,讓人輾轉反側,然後到了第二天,就感覺自己成了個慢吞吞、昏沉沉的空殼。 那種感覺不只是不愉快而已。多年的研究顯示,剝奪睡眠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讓情緒障礙變嚴重、減緩學習能力,還有許多許多──有龐大的個人、社會與經濟代價的問題。 現在有一項新研究,把睡眠喪失──再引申到跟睡眠相關的所有問題──和氣候變遷連結了起來。哥本哈根大學的學者發現,被氣候變遷推向愈來愈熱的夜晚溫度,正把上床時間往後推、睡醒的時間往前拉,代價就是我們珍貴的...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林大利 審校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新研究指出,氣候危機可能使體型較小的蜜蜂數量增加,但使熊蜂的數量減少,對植物傳粉和整個生態系統有潛在連鎖效應。 熊蜂受暖化威脅最大 美國科學家花了超過八年的時間在洛磯山脈一處執行研究,捕捉了2萬多隻蜂,以了解不同蜂類對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的反應。 研究結果於20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期刊。作者表示,雖然環境條件每年都在變化,但他們採集樣本的亞高山地區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春天...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