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94 筆相關資料
聯合國在10月26日發布的《2021年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21)指出,世界各國未來十年因應氣候變遷的最新計畫,距離要避免全球升溫達到危險程度,還差得很遠。排放差距指的是目前的承諾與計畫和避免氣溫急劇上升所需的行動,兩者之間的差距。 全球2030年中期減碳措施還不夠 下週聯合國將在格拉斯哥舉行氣候峰會,許多政府更新了他們對於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要從現在到2030年之間採取更多措施來減少碳排放,包括阿根廷、英國、加拿大、歐盟、南非和美國。 但最新報告發現,這些新承諾的總和,只能達成這個十年所需的額外減排量的1/7,距離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比工...
張淳皓|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除了地球自己的變化,也該關注人類活動如何影響大自然! 許多人會將近年來逐漸增多的極端天氣歸咎於「氣候變遷」。「在自然的狀況下,氣候本來就會變遷,我們該注意的是,人類的活動如何影響自然氣候變化以及影響的程度。」目前任教於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的羅敏輝副教授這樣告訴我們。2000 年代初期,人類世的概念(註1)被提出,一直到20年後的現在,人類的活動對於環境的影響有多劇烈早已不是新聞,極端天氣事件(降水、乾旱等)的大量出現也被認為與人類的活動脫離不了關係。像是亞馬遜雨林的模擬與觀測結果,就表明若雨林樹木被大量砍伐,降水量會顯著減少。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氣候臨界點是地球上生命的重大威脅,因為一旦達到臨界點,就會引發氣候變遷過程的連鎖反應,加劇全球暖化,並迅速惡化現有的各種氣候災難。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人工智慧(AI)系統,可以評估世界生態系統的臨界點,並作為早期預警系統,幫助阻止「失控的氣候變遷」。 讓AI「深度學習」 掌握地球走向氣候臨界點的過程和特徵 氣候臨界點的例子包括北極永久凍土融化,可能會釋放出大量的強效溫室氣體甲烷,加速暖化效應;洋流系統崩潰,會立刻使全球天氣樣態發生重大變化;冰蓋解體,可能加速海平面上升。 研究人員用「深度學習」演算法,驗證系統中發生快速或...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翻譯;趙家緯 審校;稿源:氣候之家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2021年科學報告,說明人為氣候變遷之下,水災、野火等正在和預計將發生的變化。這是IPCC繼2013年首次發表評估報告「AR5」後,第一次的科學回顧。 最新評估報告AR6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五種排放情境的影響預測,包括與目前水準相比,2050年和2100年全球淨負排放、淨零排放以及排放量成長一倍。第二和第三個部分將於2022年初完成,提出如何適應這些影響以及如何防止最壞情況發生的建議。 以下總結了這份重要報告中的五大關鍵訊息。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如果要在本世紀中葉解決氣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劣化危機,全世界對自然的年度投資金額必須要乘以四倍。 乘以四倍也不過是全球GDP的0.1%。將這0.1%投資於復育的農業、森林、汙染管理和保護區,可在2050年前填補4.1兆美元的資金缺口,避免乾淨水源、糧食、防洪等自然生態系統服務的失靈。 報告:需8.1兆美元總投資 以解決生物多樣性、棲地流失 這份由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