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氣候變遷

共 94 筆相關資料

藍鯨變得異常安靜──科學家說這是一種警訊
環境與保育|
Aug. 15 2025

藍鯨變得異常安靜──科學家說這是一種警訊

美國加州海岸一項為期六年的研究顯示,海洋熱浪和噪音汙染導致海洋中體型最大的歌手都不出聲了。拯救海洋,是否該從聆聽海洋開始? 海面下,一縷樂聲蕩漾迴旋、高鳴低吟──鯨魚把牠們的歌聲傾注進入深海聲景之中,彷若銀流入海。 在喧囂深處,一條長達51公里的電纜自加州海岸線沿著海底往外延伸,固定在水下914公尺深處。電纜末端立著一個直徑5公分、有三腳支架的金屬圓柱。這個水聽器,也就是水下麥克風,可以連續錄音並追蹤海洋中不斷變化的和聲。 「一旦真正開始聆聽海洋中有多少東西發出聲音,你聽到的是真的令人非常驚訝。」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生態系海洋學家暨研究生物學家傑羅德.桑托拉(...

當大魚消失,小魚上桌:我們忽略了什麼海洋訊號?
環境與保育|
Jun. 16 2025

當大魚消失,小魚上桌:我們忽略了什麼海洋訊號?

當我們走進海邊、潛入海中,看見繽紛魚群穿梭於珊瑚之間,很少人會意識到,這樣的景象其實來之不易。臺灣雖擁有豐富的魚類與珊瑚礁資源,但在氣候變遷、過度捕撈與人為干擾的多重壓力下,海洋生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2025國家地理雜誌世界海洋日系列講座」於今(2025)年5月3日舉辦,邀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養殖系副教授、國家海洋科技中心兼任研究員何宣慶博士,從珊瑚礁魚類的角度切入,看見海洋保育的重要性與實務困境。

「食腦變形蟲」正在崛起
科學與新知|
Sep. 16 2024

「食腦變形蟲」正在崛起

一種導致生命危險的急性腦部感染正在全世界擴散。以下是我們目前對這種疾病的了解,以及可能出現的後續發展。 一名14歲男孩在印度的炎熱天氣去池塘游泳、一名13歲女孩在校外教學期間去水池泡澡、一名5歲女孩在住家附近的河中稍微泡水一下。這三個孩子住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不同地區。然而,他們有一項共通點:三人都因罹患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Primary Amoebic Meningoencephalitis,PAM)而死,這種腦部感染是由一種微小生物導致,牠分布於溫暖的淡水域及維護不佳的游泳池。印度還有十幾名患者持續接受治療,其中一名患者是27歲男性,同樣因此死亡。 PAM雖然罕見,卻是一種分...

NASA數據顯示7月22日是有史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天
環境與保育|
Aug. 04 2024

NASA數據顯示7月22日是有史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天

根據美國航太總署(NASA)對全球每日溫度數據的分析,2024年7月22日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今年7月21日和23日也超過了2023年7月創下的紀錄。這些破紀錄的氣溫是人類活動(主要是溫室氣體排放)所推動的長期暖化趨勢的一部分結果。美國太空總署的其中一項任務是擴大我們對地球的了解,以收集地球重要的長期觀測數據。 美國太空總署署長比爾.尼爾森(Bill Nelson)指出,今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過去兩週尤其殘酷。透過我們二十多顆地球觀測衛星和六十多年的數據,可提供對地球如何變化以及如何做好準備、適應變化和維持安全進行重要分析。 這項初步發現來自現代研究與先前觀測資料(MERRA...

看招!電子直接 Z 字跳,讓光觸媒將二氧化碳變成化工原料!
科學與新知|
Apr. 05 2024

看招!電子直接 Z 字跳,讓光觸媒將二氧化碳變成化工原料!

  利用奈米材料創造被動減碳路徑 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2023 年 9 月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臺灣夏天飆破 38 ℃ 的頻率逐漸增加。為了避免地表升溫超過工業化前水準的 +1.5 ℃,世界各國訂出 2050 年淨零排放的目標,設法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減碳解方除了低碳電力之外,直接減少二氧化碳也是一條路徑。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陳貴賢特聘研究員,他的研究專長是奈米能源材料,我們將介紹一種複合光催化材料:硫化鋅(ZnS)/硫化銦鋅(ZnIn2S4,簡稱 ZIS),在太陽光照射下,此材料表面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會將二氧化碳還原成有...

報告:地球正處於5+3個災難性氣候「臨界點」 端看能否控制升溫攝氏1.5度
環境與保育|
Dec. 14 2023

報告:地球正處於5+3個災難性氣候「臨界點」 端看能否控制升溫攝氏1.5度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陳文姿 編譯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討論激烈,化石燃料淘汰議題尚不確定能否納入會議結論。12月6日,學界發布臨界點報告,警告地球升溫趨近危險邊緣,五個地球系統正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若升溫超過攝氏1.5度,則風險名單可能再增三個。

揭穿陰謀論:地球磁極變化不會導致氣候變遷!
科學與新知|
Jul. 10 2023

揭穿陰謀論:地球磁極變化不會導致氣候變遷!

聽科學家解釋為何最近將全球暖化歸咎於地球磁極的說法毫無道理,以及這些地磁變化的真正含義。 當太陽輻射和宇宙射線等威脅即將穿透地球表面時,地球外核產生的巨大磁場會讓這些有害的太空能量偏轉,保護地球不受侵擾──這就是所謂的「磁層」(magnetosphere)。 科學家已知產生地球磁場的內部力量會發生變化,且磁場強度會隨時間而振盪,這可能導致地球磁北極和磁南極的強度和位置逐漸發生變化,甚至是發生地球磁極交換位置的地磁反轉。 但這些地磁事件是否會導致極端天氣、滅絕事件,或甚至是災難呢?網路上盛傳著地球磁場導致氣候變遷的說法,但科學家表示這種理論沒有任何根據。 「目前還沒有任何...

炎炎夏日是否快受不了?快來認識這些超耐熱的動物!
環境與保育|
Jun. 26 2023

炎炎夏日是否快受不了?快來認識這些超耐熱的動物!

狐狸和袋熊是沙漠中的生存好手,但這些動物的演化速度必須更快一些,才追得上氣候變遷的腳步。

我們以為已經很了解淡水龜,但一項新發現帶來謎題
環境與保育|
May. 02 2023

我們以為已經很了解淡水龜,但一項新發現帶來謎題

這種新發現的行為可能提供線索,幫助我們了解這些爬行動物將如何應對持續暖化的地球。

海平面正以飛快速率上升,以下是我們該知道的事
環境與保育|
Apr. 17 2023

海平面正以飛快速率上升,以下是我們該知道的事

根據預測,不管我們能減少多少碳排放,到了2050年,海平面都將上升約30公分。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來適應?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