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9 筆相關資料
精明又投機的亞洲胡狼,是現代最成功的肉食動物之一。 攝影:喬.沙托瑞 氣候變遷對許多物種來說是場災難(如北極熊),但對少數動物來說,改變中的地球正提供了新的機會。《哺乳類生物學》期刊最近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過去20年間亞洲胡狼的歐洲族群迅速拓展,牠們原本分布在巴爾幹半島和高加索山脈的小塊區域,如今已擴展到從北極圈延伸至西班牙的歐洲廣大地區。研究人員在一隻芬蘭發現的個體身上,追蹤到2400公里外、位在中歐的基因族群。 牠們怎麼做到的?這些像狼的犬科動物,對不同的環境展現出的適應能力令人佩服。牠們是中階肉食動物,並不挑食,什麼都吃。牠們吃鳥、昆蟲、植物,也吃人...
一名馬達加斯加生物學家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偶然遇到一小群馬島潛鴨,在此之前,大家都以為這種鴨子已經滅絕了。 攝影:喬.沙托瑞 一個世紀前,馬島潛鴨在阿勞特拉湖欣欣向榮,這座淺湖是馬達加斯加的第一大湖,也是這種鴨子已知的唯一棲地。但隨著時間流逝,湖周圍許多充滿蟲子的沼澤被改造成耕地,潛鴨也陸續死亡。最後有人看到一群潛鴨是在1960年。一小群科學家花了幾十年,在傾盆大雨中長途跋涉,划著獨木舟穿過溼地,甚至在社區報紙刊登廣告,想方設法尋找潛鴨,但都一無所獲。 到1990年代中期,當地人稱為fotsimaso(意為「白眼」,因為成年公鳥眼睛明亮)的馬島潛鴨已經被視為...
研究人員長久以來一直因為環尾狐猴數量減少而憂心,現在有了好消息。 攝影:喬.沙托瑞 環尾狐猴是世界上最受喜愛的動物之一,這有一大部分要歸功於電影《馬達加斯加》三部曲,裡面的狐猴國王是由喜劇演員薩夏.拜倫.科恩配音的。雖然大受歡迎,但現實生活中這種魅力十足、體型似貓的靈長類動物卻十分難尋──牠們只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南部和西南部難以抵達的偏遠地區。 美國紐約市亨特學院的靈長類學家安卓雅.巴登說:「就算有路,也常常無法通行。」多年來,這種靈長類動物的數量都是透過有限的調查資料推論出來的,因此有些科學家認為牠們的數量正在銳減。2018和2019年,巴登和她的團隊進行...
這些吃肉維生的甲蟲住在土壤中,生命力強韌,也許有我們人類可以學習之處。 攝影:喬.沙托瑞 美國埋葬蟲很像地底下的殯葬業者。這種北美洲最大的食腐甲蟲通常以小型齧齒類和鳥類為食,常常兩隻一起行動,先嗅出屍體所在,除去上面的皮毛或羽毛,然後在下方鑽出洞穴,將屍體拖進洞裡,再用口部和尾部的分泌物包覆,保存這頓大餐以備未來所需。科學家在今年1月指出,這種從1989年起受到《瀕危物種法》保護的夜行性昆蟲還有一項驚人的特性:對類尼古丁殺蟲劑具有奇特的抗性。 儘管美國埋葬蟲在接觸這種藥劑後會呈現瀕死狀態,但大多在24小時之內會恢復活力,這顯示牠們具有高超的解毒能力。研究團...
為了拯救世上最大的海星免於滅絕,科學家正與時間賽跑,而這個努力最近有了令人振奮的進展。 攝影:喬.沙托瑞 向日葵海星的直徑可達1公尺以上,是胃口很大又四處出沒的頂級捕食者,可以吞下海膽、海螺、蛤蜊、螃蟹等全副武裝的動物。不過,在可能因為氣候變遷而加劇的一種神祕消耗性疾病侵襲下,向日葵海星的數量銳減,自2013年以來,全球數量估計減少了超過90%。為了復育這些遍布東北太平洋的獵手,美國西岸的科學家正學著以人工養殖牠們。資深水族學家梅莉莎.托雷斯任職於位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博趣水族館,2024年,她的團隊在華盛頓州科學家帶領下培育出第一批受精卵,她說當時「整座水...
消失了100年後,野生紅鶴重返美國佛羅里達州。 攝影:喬.沙托瑞 從20世紀初,佛羅里達州的代表性鳥類基本上就已經消失了,這是因為羽毛裝飾的奢華帽子風靡一時,讓獵人鎖定原生紅鶴族群為獵捕目標。 儘管1930年代邁阿密曾經重新引入一個族群,而且加勒比海的暴風雨偶爾會把野生紅鶴帶到美國某些地區,但這些鳥都沒有真正留下──直到去年的伊達利亞颶風把大約100隻意外的訪客吹到佛羅里達,事情才有所改變。這些新訪客中有五隻帶有腳環,顯示牠們來自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 數十年來,猶加敦半島和加勒比地區各地對保育的努力,已經讓許多大型群體恢復,也促進了美洲紅鶴的野生族群...
攝影:喬.沙托瑞 箭毒蛙屬於箭毒蛙科,身上絢爛美麗的色彩在地球上數一數二。這種兩生動物的分布範圍涵蓋尼加拉瓜到巴西的熱帶森林,而根據棲地的不同,牠們可能是黃色、銀色、橙色、粉紅色、綠色、藍色或黑色的。牠們華麗的花紋和色彩特別招搖,目的是嚇阻潛在的掠食者。如果肚子餓的動物膽敢咬牠們一口,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吃了含有劇毒的食物。 舉例來說,一隻5 公分長的金色箭毒蛙,皮膚上含有的毒素足以殺死十個成年人。幾世紀以來,哥倫比亞的原住民埃姆貝拉人總會小心地收集箭毒蛙的毒液,狩獵時用來塗在吹箭的尖端,箭毒蛙的俗名就是由此而來。箭毒蛙在兩生動物中還有一點很特殊,那就是牠們會悉心照...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