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地理新聞

共 516 筆相關資料

影像證據:數萬名難民逃離伊斯蘭國攻擊,湧入土耳其
旅遊|
Sep. 26 2014

影像證據:數萬名難民逃離伊斯蘭國攻擊,湧入土耳其

攝影師約翰‧史坦邁爾在土耳其邊境捕捉了難民潮的畫面。 來自敘利亞科巴尼鎮(Kobani)的5000名敘利亞難民聚集在土耳其城鎮迪克梅塔斯(Dikmetas)附近的兩國邊界。PHOTOGRAPH BY JOHN STANMEYER, VII 撰文:Scott Johnson 編譯:胡宗香 至少有6萬6000名敘利亞庫德族人為了逃離遜尼派激進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簡稱IS)的攻擊,在上週六湧入土耳其。在敘利亞與伊拉克部分地區宣布建立伊斯蘭國的IS持續向北方挺進,企圖跨大控制的領土,迫使數千名男女老幼為了逃離戰火而離開家園,敘利亞北部包括邊境城鎮科巴尼在內的...

毛茸茸的陷阱:美國最毒毛蟲
環境與保育|
Sep. 26 2014

毛茸茸的陷阱:美國最毒毛蟲

別看牠毛茸茸、一副很好摸的樣子 —– 這可是全美國最毒的毛毛蟲,碰了要送醫院的。 這種毛蟲俗名叫「貓毛蟲」(puss caterpillar,學名 Megalopyge opercularis),根據新聞報導,很多美國小孩接觸了之後都劇痛難耐。其中有些人是因為撫摸了牠們,有些人則是因為貓毛蟲從樹上掉到他們身上而受傷的。 一條貓毛蟲在葉子上覓食。攝影:George Grall, National Geographic 佛羅里達大學的昆蟲學家Don Hall說,貓毛蟲之所以會叫貓毛蟲,是因為牠看起來就像一隻毛茸茸的可愛家貓。但儘管這種蟲看起來很柔軟,牠們...

再見, Popper!一隻中華白海豚之死
環境與保育|
Sep. 26 2014

再見, Popper!一隻中華白海豚之死

Popper(右)正與伙伴在海上自在悠游,2009年在台中海域拍攝 。照片:台大鯨豚實驗室提供,林思瑩攝影。 撰文:潘佳修 整個夏天,台大周蓮香鯨豚實驗室的白海豚海上調查小組,只要浪況、能見度許可,幾乎每天都在台灣西海岸為中華白海豚記錄數量、拍照,進行檢測水質等科學研究與監測。9月9日這天,正當工作人員收工準備打道回府時,接到苗栗船長的電話:「有隻白海豚在海上載浮載沈!」原本是海上觀察小組的一行人頓時變成鯨豚擱淺人員,急忙趕往現場。經過辨識比對,赫然發現這隻白海豚竟然是9月8日在大安溪出海口北邊見到的雌鯨豚Popper。那時牠還活蹦亂跳地在覓食,怎麼到了隔天就成了一具海上浮...

國家地理學會展開最新海洋保育行動
環境與保育|
Sep. 25 2014

國家地理學會展開最新海洋保育行動

比爾.柯林頓宣布國家地理學會的「原始海洋計畫」將擴大進行。 加羅林島屬於南萊恩群島。其周圍水域受到保護,部分要歸功於國家地理學會的「原始海洋計畫」。Photograph by Brian Skerry, National Geographic 撰文:Brian Clark Howard,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向淑容   國家地理學會於本週一宣布,該學會幫助保護地球上擁有最豐富物種海域的運動將大規模地擴大進行,目標是說服各國政府正式保衛超過2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學會意欲在未來五年內協助各國將20處以上的水下地點指定為新的海洋保留區。 ...

日本明年將恢復捕鯨,公然違抗國際捕鯨委員會
環境與保育|
Sep. 24 2014

日本明年將恢復捕鯨,公然違抗國際捕鯨委員會

無視於國際捕鯨委員會制定嚴格捕鯨標準的決議,日本仍計畫明年重啟科學捕鯨行動。 日本科學捕鯨計畫的對象之一:小鬚鯨(minke whale),悠游於南極洲附近的麥克瑪多峽灣(McMurdo Sound)的大海中。攝影:NORBERT WU, MINDEN PICTURES 撰文:Jane J. Lee 編譯:洪莉琄 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簡稱IWC)對科學捕鯨行為訂定了更為嚴峻的標準,而日本對此決議的回應是:在9月18日宣布將於明年重啟科學捕鯨計畫。 這項由紐西蘭提出的無拘束力決議,採納了今年稍早的聯合國國際法庭的判...

新人口預測:110億人的世界?
探索與冒險|
Sep. 23 2014

新人口預測:110億人的世界?

兩項不同的人口預測結果,呈現出未來世界兩種不同的可能樣貌。 數以千計的民眾在奈及利亞拉哥斯市郊外參與一場教堂禮拜儀式,這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在未來的一個世紀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將會是全世界人口成長最多的地方。Photograph by Robin Hammond, Panos 撰文:Robert Kunzig,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向淑容   注意:21世紀的世界,可能會變得比預期的還要擁擠。   在一篇發表於9月18日《科學》期刊的論文中,來自不同大學及聯合國人口司的人口統計學家推論,全世界的人口在21世紀後半葉將不會如聯合國...

寂寞喬治在紐約展出
環境與保育|
Sep. 22 2014

寂寞喬治在紐約展出

著名的加拉巴哥象龜「寂寞喬治」(Lonesome George)曾經是世上唯一已知仍存活的平塔島象龜。在牠於2012年過世後,牠所屬的亞種也宣告滅絕。不過,寂寞喬治最近多了很多新朋友。 寂寞喬治在這張日期不詳的照片中與一隻母龜為伴。Photograph by Joel Sartore 撰文:Christine Dell’Amore 編譯:胡宗香 喬治的標本近日開始於紐約市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展出,展期至明年1月4日,之後牠就會返回生前居住的厄瓜多加拉巴哥國家公園。 博物館訪客可以仔細端詳這隻身長1.5公尺的爬蟲類。「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寂寞喬治』的故事—牠因為人...

誰是墓中人?
旅遊|
Sep. 22 2014

誰是墓中人?

埋葬在希臘北部最大陵墓裡的人究竟是誰? 這個 2300 年老的墓葬裡,可能躺著亞歷山大大帝的親人。 考古學家在希臘北部一個巨大的墳塚進行挖掘時找到了這個女性雕像。像這樣的雕像共有兩個,材質為大理石。圖片來源:Culture Ministry via AP 撰文:Heather Pringle,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魏靖儀 希臘北部一座大理石牆環繞的巨大陵墓正緩緩重見天日。埋葬在陵寢深處的究竟是誰?歷史迷們已經開始下注。 這座陵墓的年代在公元前 325 ~ 300 年之間,也就是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的那段動盪時期。它是目前為止在希臘北部發現最大的墳...

迎接海獺週
環境與保育|
Sep. 21 2014

迎接海獺週

Photograph by Tim Fitzharris, Minden Pictures 撰文:Jane J. Lee 編譯:胡宗香 海獺在水族館與野外都是吸睛焦點:牠們在水中一會兒冒出頭來,一會兒轉來轉去,醒時忙著用石頭敲開貝類飽餐一頓,小睡時不忘把自己裹在巨藻裡以防被水流帶走。不過,這種動物曾經因為牠們的毛皮而遭到濫捕。 自1700年代起,毛皮貿易導致海獺數量急遽減少,最後,海獺自牠們大部分的歷史分布範圍中消失了。牠們的分布範圍曾經從日本穿越俄羅斯,一路抵達阿拉斯加,往南則直至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州。 現在只剩下兩個亞種生活在俄羅斯千島群島至阿留申群島的海岸,以及美國...

尋獲 170 年前的北冰洋沉船
環境與保育|
Sep. 18 2014

尋獲 170 年前的北冰洋沉船

考古學家是否解開了當年的法蘭克林探險隊失蹤之謎? 在加拿大北極圈內發現的沉船的聲納影像。這是約翰・法蘭克林爵士遠征隊的兩艘船之一,它於 1846 年被困在冰層中。攝影:Parks Canada via EPA 撰文:Brian Clark Howard,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魏靖儀 加拿大政府最近宣布,19 世紀最出名的沉船之一已經在北冰洋尋獲。首相 Stephen Harper 表示,「加拿大最大謎團之一」已經解開。 將近 170 年前,由約翰・法蘭克林爵士(Sir John Franklin)帶領的英國航海探險隊試圖穿越所謂的「西北航道」(No...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