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49 筆相關資料
馬努國家公園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之一。 查理.漢米爾頓.詹姆士在這個公園附近出任務時,聽說了布蘭基約黏土牆,那裡每天早上會有金剛鸚鵡聚集。科學家懷疑,這些色彩繽紛、頭腦聰明的動物之所以舔食黏土,是因為黏土能幫助牠們消化植物毒素,並提供礦物鹽。 為了拍攝這張照片,漢米爾頓.詹姆士比金剛鸚鵡早一步抵達黏土牆。天剛破曉,他就游過小溪,把遙控式相機架設好再離開,然後等待金剛鸚鵡到來。 人物 聚焦於保育、自然史和人類學的國家地理探險家 地點 祕魯的馬努生物圈保護區 器材 Panasonic Lumix DMC-GX7單眼相機搭配14mm鏡頭
國家地理學會無任所探險家貝芙莉.朱貝爾和她的丈夫德瑞克拍攝電視影集Okavango: River of Dreams(「奧卡凡哥:夢想之河」,暫譯)時,好好地觀察了河馬的行為,不只看了很多,也聽了很多。河馬溝通的聲音有很多種,包括呼嚕聲、尖叫聲,以及震耳欲聾的吼聲。不熟悉的聲音可能引發攻擊,熟悉的聲音往往會引起比較溫和的反應。 照片中的這隻河馬的領域遭到另一隻優勢公河馬挑戰,因此大吼與攻擊,但徒勞無功。牠被趕出所屬的河馬群,必須移居他處。 人物 朱貝爾是專精於非洲野生動物的保育工作製片人與攝影師 地點 波札那西北部的奧卡凡哥河三角洲 器材 C a n o n ...
想看看旅遊業帶來矛盾結果的例子嗎?來印度東北部的活樹根橋就對了。這些樹木生成的奇觀通常是當地人花費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營造而成,吸引無數遊客,透過家庭接待和遊覽活絡當地經濟。但是當普拉森吉特.亞達夫在2017年為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專題進行拍攝時,發現原本只能承載少數人的樹根橋經常擠滿自拍遊客。這種狀況促使當地某些團體開始規範上橋人數。 人物 亞達夫曾是分子生物學家,後來轉行成為自然攝影師,並獲選為國家地理探險家。 地點 印度諾威特 器材 Nikon D850搭配24-70mm鏡頭(加上長時間曝光形成動態模糊效果) 本頁精選國家地理Ins...
「你想當那隻老虎嗎?」凱琳.艾格納問。2018年,她在印度目睹了全世界的國家公園都會上演的一幕:野生動物導覽的嚮導有時在高額小費的驅使下,會開快車幫客戶取得最佳視角。獵遊車因此彼此競速,並驚嚇到──有時傷害到──老虎和其他生物。不遵守觀光規定的人導致這個問題,但那些追求野生動物攝影的人也是共犯──包括她自己,艾格納說。 人物 住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攝影師,專注於動物和牠們與人類的關係 地點 北印度的倫滕波瑞國家公園 器材 Canon EOS-1D X相機搭配100-400mm鏡頭 本頁精選國家地理Instagram帳號上的影像。國家地理是...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