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專題報導

共 496 筆相關資料

歡迎來到平等村
歷史與文化|
Jun. 01 2023

歡迎來到平等村

在巴西,一位女性為了追求平等而建立了一個村莊,如今正在蓬勃發展。 撰文:寶拉.拉蒙 PAULA RAMÓN 攝影:路易莎.多爾 LUISA DÖRR   如果你認得諾瓦德科德羅這個名稱,那你知道的可能是個村子,那裡的女人都年輕貌美,她們經常會放逐男人,然後那些年輕貌美的女性會邀請符合條件的男人前來這個……被加油添醋得很誇張的真實地方。 關於實際上的諾瓦德科德羅,第一段的說法沒有一樣是真的。這是巴西東南部一個與世隔絕的農村社區,但這些令人心馳神往的報導已經流傳了十年以上,自從有幾篇煽情的文章刊出,就永遠銘印在...

與大象為鄰的生活
環境與保育|
May. 01 2023

與大象為鄰的生活

這些適應力極強的動物正在學習與我們一起生活,但我們會學習和牠們一起生活嗎? 撰文:斯里納特.佩魯 SRINATH PERUR 攝影:布蘭特.史特頓 BRENT STIRTON   當我們在潮溼泥濘中緩慢前行之際,尼薩爾.艾哈邁德突然示意蹲下身子。周圍的樹葉被最近的一場雨沖刷得綠意盎然,開展出一條通往池塘的路,幾頭小象在池塘裡濺著水玩耍,翻滾到彼此身上。約有20頭象的象群其他成員在一旁觀看,這裡是一座咖啡種植園,位於印度南部的哈珊縣。 我們身後是種植園的住宿區,紅瓦屋頂的簡單建築,居民經常與這些重達數公噸的厚皮動物有所交集。2021至2022年,大象在人口18...

神奇又神祕的黏菌
科學與新知|
May. 01 2023

神奇又神祕的黏菌

這種神奇生物喜愛潮溼、會噴發孢子、色彩繽紛,更近似變形蟲而非黴菌,而且還有更多令人驚奇之處。 攝影:安迪.山茲 ANDY SANDS   它們看起來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訪客。 某些會長出短柄,頂端有顆粉色小球;某些會聚集成泡沫狀的團塊,或蔓生成具波紋的黃色網狀物。儘管外觀超脫現實,這些五顏六色的小東西真的是地球生物。它們是黏菌(slime mold),內含多個群體的不同物種,其中有的只是遠親。儘管名稱如此,這些生物和黴菌(mold)沒有關係,而是屬於主要由單細胞生物所構成的變形蟲分類群(Amoebozoa)。 黏菌繁生於世界各地的潮溼環境,例如...

泥巴製造
歷史與文化|
May. 01 2023

泥巴製造

西非建築師仰賴古法對抗未來的炎熱。 撰文:彼得.施瓦茲斯坦 peter schwartzstein 攝影:摩伊西斯.薩曼 moises saman   一個5月中旬的早晨 ,在布吉納法索庫米村 ,薩農 .慕沙就快要完成他的三室房屋年度修繕工作 。 他將滿是白蟻的屋頂支架,換成用剛砍下來的木頭做成的橫梁,並加固防熱的泥土牆,這些牆有的厚達1公尺,而且歷史超過100年。他為屋頂添加茅草,並宰了一隻羊祭拜祖先,接下來只剩下為外牆塗上防雨層就大功告成了。「泥巴可以讓我們保持涼爽,機油、黏土、牛糞可以保持乾燥。」我們參觀慕沙的起居空間時,他這麼說。他的屋內溫度比室外低...

極端環境全年紀錄
環境與保育|
May. 01 2023

極端環境全年紀錄

北極的斯瓦巴群島是地球上暖化最快的地方。一位攝影師為了記錄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當地的土地、水源和野生動物,在那裡度過了四季。 攝影:史蒂法諾.翁特西納 STEFANO UNTERTHINER   「這裡讓人感覺渺小。」史蒂法諾.翁特西納如此形容斯瓦巴,這是坐落於高緯北極地區的挪威群島,翁特西納與家人在當地待了一年。 2019年,這位義大利攝影師與妻子史蒂芬妮帶著年幼的兒子和女兒一起搬到斯瓦巴最大的人類聚居地朗伊爾城。他們立刻就感到很自在,因為儘管這座城鎮只有大約2100位居民,但他們是來自世界各地共約50個國家的科學家、旅遊業者以及學生。 為了了解脆弱的生態...

地底洞天
探索與冒險|
May. 01 2023

地底洞天

在斯洛維尼亞的喀斯特地形區,兩座洞穴在一組空前而精采的照片中,展現出其奪目光彩。我們回溯了其發現過程。 撰文:馬可.西米奇 MARKO SIMIĆ 攝影:皮特.格岱 PETER GEDEI   通往原本直白地命名為「寒洞」的洞穴入口,就位於斯洛維尼亞南部兩個村子中間的道路附近,距離首都盧比安納34公里遠。 如今這座洞穴被稱為克里希納,命名的由來是附近一間朝聖教堂聖克里希(十字架之意),坐落在857公尺高的山頂上。這座山位於盧比安尼察河盆地,這裡的河水滲入喀斯特地形,溶蝕出一大片迷人的地下滲穴、洞穴和水道。 證據顯示,人類出入這座洞穴已有數千年歷史。入口...

80億人口大爆炸
科學與新知|
Apr. 01 2023

80億人口大爆炸

地球上的人口現在是史上最多,可是這掩蓋了一項新的現實。全球人口在本世紀可能達到最高峰,接著開始下降。有些國家的人口會繼續快速增加,有些國家的人口則會減少。 撰文:克雷格.威爾許 CRAIG WELCH   人類發展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全球人口在2022年11月達到80億。自1974年起,全球人口在不到50年內增加了一倍,那一年聯合國將世界各國代表聚集起來,進行首次針對人口成長議題的跨國政府會議。當時只有紐約、東京與墨西哥市這三個都會區擁有1000萬以上的人口。如今這樣的都會區超過30個。 人口爆炸的原因眾所周知:醫學、衛生、作物收成都持續...

奈及利亞人口持續成長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23

奈及利亞人口持續成長

到了2050年,奈及利亞人口預計將達3億7700萬,擠在面積不到美國十分之一的土地上。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長大的孩子,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撰文:阿朵比.翠西亞.沃巴尼 ADAOBI TRICIA NWAUBANI 攝影:雅格潔.梅吉 YAGAZIE EMEZI   在去年秋天的某個地方,地球迎來了第80億個人類,這是地球上同時有最多人類居住的一刻。 去年11月,聯合國將這份殊榮給了在馬尼拉誕生的某個嬰兒,但是那個月在世界各地出生的嬰兒約有1200萬個,每個都有可能是第80億號寶寶。有可能是在東京的醫院、懷俄明州的農場、基輔的防空洞出生的某個她;或者,有可能...

中國人口正在減少
歷史與文化|
Apr. 01 2023

中國人口正在減少

數個世紀以來,中國一直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印度將在今年衝上第一,因為中國的人口已經開始急速下降。當一個國家越過了臨界點,會面臨什麼狀況? 撰文:布魯克.拉瑪 BROOK LARMER、張女士 攝影:金峰 JUSTIN JIN   這是中國中部的早秋時分,丁慶子居住的村子街道正轉為一片金黃。 數千支剝了皮的玉米穗軸整齊地在住家前鋪成一塊塊長方形,玉米粒在陽光下曬乾。玉米收成是安徽省農村生活節奏重要的一環,35歲的丁慶子從小就習以為常。但其他還留存下來的日常脈動已經不多了。除了玉米,街道上幾乎一片空蕩。屋子無人居住,孩子的聲響已然遠去。多年來丁慶子一直努力想找個...

失序的四季
環境與保育|
Apr. 01 2023

失序的四季

鳥類和蜂類對科學家透露出大自然時鐘發生的變化,以及這對人類代表的意義。 撰文:克雷格.威爾許 CRAIG WELCH 攝影:艾略特.羅斯 ELLIOT ROSS   土撥鼠「安克」平靜得令人訝異,畢竟才剛有個陌生人用拭子刮過牠的臉頰。那是個涼爽清新的傍晚,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中西部,這隻11個月大的雄性黃腹土撥鼠闖入了一個金屬陷阱籠。 此刻有兩位科學家在採取牠的DNA樣本,想要估算這個小毛球的生長速度有多快。 自1962年起,科學家就在這片高山草原上觀測土撥鼠的社會生活。不過,近來研究人員也轉而關注地球暖化如何改變大自然的節律,這也許會影響土撥鼠的健康。...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