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有一對鬆散的昏暗星系缺乏「暗物質」這種關鍵的宇宙組成,現在天文學家可能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解開了謎團。 有兩個星系在大約80億年前相撞,像是太空中的一記KO重拳那樣,互相把對方的氣體打了出去。 這兩個昏暗、鬆散的星系裡,似乎完全沒有暗物質(dark matter)存在,這個奧祕從2018年以來就一直讓天文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而現在天文學家有了最新的解釋,最新的觀測顯示,這類星系可能是一連串類似的怪異星系的一部分,而這些天體都是星系相撞產生的殘骸。 在這之前,有關這兩個星系DF2和DF4的詳細研究,已經顯示它們內部存在許多奇怪的明亮星團。但科學家卻難以解釋這些星系是如何得以存在的...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磁波,每隔七年就會穿過地球的外核,在此過程中會扭曲地球磁場的強度。 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上的一篇論文寫道,這些波被稱為磁科里奧利波(magneto-Coriolis waves),因為它們是沿地球自轉軸排列並移動的巨大磁柱,磁場強度在赤道最強。每年以約3公里的振幅掃過地核和地函的邊界(大約在地表以下2900公里),並以每年高達1500公里的速度向西移動。 研究作者分析了二十多年來的磁場數據,這些數據是歐洲太空總署(ESA)的Swarm衛星任務在1999至2021年期間收集的。Swarm是由三顆相同的衛星組成,用來測量...
位於36.5光年外的一顆名為Ross 508的暗淡紅矮星(太暗而無法用肉眼看到)周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質量僅為地球四倍的系外行星,每10.75天繞其母恆星運行一次。基於我們對行星質量極限的認知,意味這顆行星很可能是由固態、岩石組成,而不是氣體組成。 這顆名為Ross 508b的系外行星不太可能適合生命存在。然而,這一發現是利用日本國家天文臺(NAOJ)位於夏威夷的昴星團望遠鏡進行新調查的首次發現,證明了用於定位暗淡恆星周圍小行星技術的有效性。 2019年,由NAOJ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藉由識別紅外和近紅外波長的都卜勒效應,並使用昴星團望遠鏡搜索暗淡的紅矮星,以尋找系外行星。這種技術更...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