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這張宏偉渦狀星系(Whirlpool Galaxy)的合成影像,來自於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近紅外相機(NIRCam)和中紅外成像-光譜儀(MIRI)的數據,影像中顯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細節並揭示了旋臂中隱藏的特徵。渦狀星系位於獵犬座,直徑為77000 光年,距離我們約2700萬光年,也稱為M51、NGC 5194,是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於1773年10月13日所發現,視星等為8.4等,在五月用小型望遠鏡最容易觀測到,是夜空中最著名的天體之一。 天文學家認為M51的旋臂之所以特別突出,是由於與矮...
								這種最新型的SARS-CoV-2病毒株正在全球各地持續增加,使愈來愈多人就醫。「我們應該非常嚴肅看待所有亞變異株。」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COVID-19不再是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後不到三個月,又有一種高傳染性的新型COVID變異株正在迅速傳播。 EG.5是從先前的Omicron XBB病毒株演變而來,2月17日首次在印尼發現,自那時起一直穩定傳播。感染病例在6月中旬開始急遽增加,當時搭乘飛機的夏季旅客數量創新高,北半球前所未見的高溫也迫使人群聚集在室內,使病毒能夠輕易傳播。WHO警覺到這種現象,因此在8月9日將EG.5的等級提升至「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I...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棕矮星,雖然其核心無法進行核融合,但由於非常靠近其伴星,因此溫度比太陽高出2000K。這顆名為WD 0032-317B的棕矮星,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表面溫度約8000K,使其成為有史以來觀測到的最熱的棕矮星。 棕矮星通常很難被發現,因在形成過程中未能積累足夠的物質,不足以點燃或維持核心的核融合反應,只散發出在形成過程中留下的餘熱,故表面溫度很低,不易在可見光波段中觀察到。但另一方面,它們又有點太大了,不能被稱為行星。如此次研究中異常炙熱的棕矮星,質量約為木星的75至88倍。這顆棕矮星的異常溫度並非源於某種奇怪的內部過程,而是因為它距離其伴星白矮星...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