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發現疑似俄羅斯墜毀月球探測器的撞擊坑
Sep. 02 2023

發現疑似俄羅斯墜毀月球探測器的撞擊坑

美國航太總署(NASA)在月球上發現了一個新的小撞擊坑,可能是兩週前俄羅斯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墜毀造成的。這一發現是由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透過比較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提供的估計撞擊點前後的圖像得出的。

印度首次在月球南極發現元素
Sep. 01 2023

印度首次在月球南極發現元素

印度上週才登陸月球,但其月船3號(Chandrayaan-3)任務已經對月球南極進行了首次科學探測。

韋伯觀測到宏偉的渦狀星系
Aug. 31 2023

韋伯觀測到宏偉的渦狀星系

這張宏偉渦狀星系(Whirlpool Galaxy)的合成影像,來自於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近紅外相機(NIRCam)和中紅外成像-光譜儀(MIRI)的數據,影像中顯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細節並揭示了旋臂中隱藏的特徵。渦狀星系位於獵犬座,直徑為77000 光年,距離我們約2700萬光年,也稱為M51、NGC 5194,是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於1773年10月13日所發現,視星等為8.4等,在五月用小型望遠鏡最容易觀測到,是夜空中最著名的天體之一。 天文學家認為M51的旋臂之所以特別突出,是由於與矮...

是否又該戴口罩了?EG.5 COVID變異株正在美國大幅增加
Aug. 28 2023

是否又該戴口罩了?EG.5 COVID變異株正在美國大幅增加

這種最新型的SARS-CoV-2病毒株正在全球各地持續增加,使愈來愈多人就醫。「我們應該非常嚴肅看待所有亞變異株。」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COVID-19不再是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後不到三個月,又有一種高傳染性的新型COVID變異株正在迅速傳播。 EG.5是從先前的Omicron XBB病毒株演變而來,2月17日首次在印尼發現,自那時起一直穩定傳播。感染病例在6月中旬開始急遽增加,當時搭乘飛機的夏季旅客數量創新高,北半球前所未見的高溫也迫使人群聚集在室內,使病毒能夠輕易傳播。WHO警覺到這種現象,因此在8月9日將EG.5的等級提升至「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I...

月船3號成功著陸,印度太空探索新篇章
Aug. 24 2023

月船3號成功著陸,印度太空探索新篇章

月船3號(Chandrayaan 3)於今年7月14日成功發射後,在8月23日20時34分成功於月球南極登陸。本次任務成功使得印度成為第四個登陸月球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南極的任務。月球南極是一個非常令人感興趣之處,天文學家長期認為月球南極仍有大量的水冰存在,若實地探測能對這區域有更多了解,可能在未來建立月面基地時可作為提供氧氣、燃料和水的來源,對於未來太空任務的規畫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一項具非常野心且預期能得到豐碩成果的太空任務。

神祕問號現身太空深處!真相究竟為何?
Aug. 21 2023

神祕問號現身太空深處!真相究竟為何?

這個天體距離我們的銀河系相當遙遠,可能有數十億光年之遙。但天文學家也在更近的地方發現了類似天體。

新發現的棕矮星比太陽還熱
Aug. 18 2023

新發現的棕矮星比太陽還熱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棕矮星,雖然其核心無法進行核融合,但由於非常靠近其伴星,因此溫度比太陽高出2000K。這顆名為WD 0032-317B的棕矮星,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表面溫度約8000K,使其成為有史以來觀測到的最熱的棕矮星。 棕矮星通常很難被發現,因在形成過程中未能積累足夠的物質,不足以點燃或維持核心的核融合反應,只散發出在形成過程中留下的餘熱,故表面溫度很低,不易在可見光波段中觀察到。但另一方面,它們又有點太大了,不能被稱為行星。如此次研究中異常炙熱的棕矮星,質量約為木星的75至88倍。這顆棕矮星的異常溫度並非源於某種奇怪的內部過程,而是因為它距離其伴星白矮星...

NOV. 2025

核融合

追求無限能源的偉大夢想

核融合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