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長期認為,發育中的行星應該與孕育它們的旋轉氣體與塵埃盤具有相似的成分,就像孩子的外貌與父母相似。然而,最新研究顯示,這種相似性可能比預期更為薄弱,顯示行星形成過程遠比先前認為的更複雜。 來自臺灣、現職美國西北大學的許智鈞博士領導研究團隊,利用位於夏威夷毛納基峰的凱克天文臺,觀測了一顆仍在形成中的系外行星及其原行星盤。研究發現,行星大氣層的氣體組成與原行星盤中的氣體成分存在明顯差異,進一步驗證現有行星形成模型過於簡化的疑慮。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通訊》(Hsu et al. 2024)。這也是首次將系外行星、原行星盤與母恆星數據進行比較的研究。 此次研究的目標是名為PD...
編按:「海洋古生物研究室」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林千翔助研究員所帶領的團隊,研究領域為海洋古生物多樣性及古魚類在時間空間上的分布。本專欄特邀稿林千翔老師,就他們實驗室持續進行中的台灣魚類化石研究、台灣化石耳石研究、台灣軟骨魚化石研究,以及東沙底拖混獲魚類多樣性等領域,持續與大家分享他們的研究進展、心得與成果。更多研究細節請參訪實驗室網站。 東沙的底拖混獲是海洋古生物實驗室取得海洋生物標本的重要來源。每年冬季便是這些遠洋漁船進港、卸去漁獲的時間。有幾次正值農曆春節假期,清晨的陽光才剛驅散了霧氣,整個基隆還在沉睡,正濱漁港港邊卻已人聲鼎沸。卸貨的船工排成一列吆喝著,不斷地從冷凍船艙...
走失的狗狗透過強大的感官能力找到回家的路,其中可能包含追蹤地球磁場的本領。 偶爾,當走失的狗狗長途跋涉尋找回家的路,電影《看狗在說話》(Homeward Bound: The Incredible Journey)的故事情節就在現實中上演。 2015年,一隻從收容所領養並取名為喬治雅.梅(Georgia May)的狗在加州聖地牙哥健行時跑掉,然後走了56公里回到家。2010年,一隻名叫雷射(Laser)的小獵犬在一場離家80公里遠的煙火表演期間與家人走散,六週後牠回到了位於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溫尼伯的家。 在更久之前的1924年,一隻名叫巴比(Bobbie)的混種牧羊犬在一趟公路...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新數據挑戰了我們對早期宇宙中行星形成的理解,證實了20多年前哈伯一項具爭議性的發現。2003年,哈伯發現在一顆非常古老的恆星周圍有一顆巨大的行星,這顆恆星幾乎和宇宙一樣古老。這表示當宇宙還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有行星形成了,這些行星在年輕的盤狀結構中有足夠的時間形成,並且變得比木星還要大。然而,那時的恆星只含有少量重元素,而重元素是行星的構成的材料,那麼,這樣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利用韋伯研究了一個鄰近星系中的恆星,這個星系像早期的宇宙一樣,缺乏大量重元素。他們發現那裡的一些恆星不僅擁有行星形成盤,而且這些圓盤比我們銀河系中年輕恆星周圍的圓盤壽...
虎鯨頂著死鮭魚游來游去的風潮(最早是在1980年代於美國華盛頓州外海觀察到的)似乎已經退流行──直到現在。 那是1987年。電影《比佛利山超級警探2:轟天雷》,還有手鐲合唱團的歌「像埃及人那樣走路」雄踞排行榜首。而在華盛頓州的普吉特灣(Puget Sound)裡,有虎鯨頭上掛著死鮭魚游來游去。 「這感覺像是在整個族群裡一個傳一個。」華盛頓大學星期五港實驗室(Friday Harbor Laboratories)的資深生物學家黛博拉.蓋爾斯(Deborah Giles)說。 這種行為最初是K鯨群裡的一隻雌性虎鯨先開始的,在幾個月裡,所謂的「鮭魚帽」風潮就已經傳到J鯨群和L鯨群,...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