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影像藝廊:德納利國家公園
Feb. 08 2016

影像藝廊:德納利國家公園

Photograph by Aaron Huey Photograph by Aaron Huey Photograph by Aaron Huey Photograph by Aaron Huey 回到專題報導

德納利國家公園
Feb. 08 2016

德納利國家公園

一頭灰熊正在吃一隻地松鼠——這是德納利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裡的雜食動物可食用的眾多食物之一。Photograph by Aaron Huey 撰文:湯姆.克萊恩斯 Tom Clynes 攝影:亞倫.休伊 Aaron Huey 德納利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每年有50萬名遊客來訪,其中多數都集中在6月到9月初這段期間,國家公園管理員稱這段旺季為「混亂的100天」。確實,在仲夏早晨來到公園的荒野入口中心――坐落在德納利那條充滿故事、148公里長的公園路起點――會令人恍如置身於尖峰時刻的曼哈頓紐新航港局客運總站。擴音器播報巴士的乘車時間,來自各國的遊客擠在售票櫃臺前。  ...

減塑生活新提案:草與塑膠的對話
Feb. 05 2016
Sponsored

減塑生活新提案:草與塑膠的對話

「海洋廢棄物九成是塑膠!」 「60%鯨豚、海龜受害! 將塑膠製品誤認為食物下肚。」 「焚燒稻草造成空汙,相關單位積極推動稻草再利用計劃。」 我們一天當中用掉的廢棄塑膠製品造成了多少危害?取之可食用糧食後的廢料,後續銷毀方式又造成多少土地傷害?近日海洋破壞、空污新聞不斷地播送;許多人開始提倡「減塑生活」,希望以此生活方式漸少對地球環境的迫害。     結合環保、綠色設計的「禾本科」運用新思維「草 vs 塑」。「草」代表著自然土地的永續力量,「塑」將本來傷害地球的原料重塑。期望用綠色設計理念追尋革新、更接近環保應用的原料,讓設計師以創新的理念用環保材...

最新研究:南島語系的起源地不是臺灣?
Feb. 05 2016

最新研究:南島語系的起源地不是臺灣?

繁複的基因資訊現在可確認的是,太平洋島民的粒線體DNA很早以前在島嶼東南亞就已經有了。 傳統理論上,南島語系的原鄉就是臺灣,泛泰雅系為臺灣原住民之一。圖為泛泰雅系的賽德克族toda群的女子。泰雅族的文面可作為泰雅族本身與其他族群間的識別依據。不論男女,文面都是生活能力與成年的象徵。 (本圖曾於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中展出) 在考古學、基因學與人類學界,一直以來最具爭議性的議題之一就是:南島語系的起源地到底是不是臺灣?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所謂「南島語系」基本上就是包括臺灣、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馬達加斯加與太平洋島嶼超過3.8億人用來溝通的語言。大家困惑的是,如此龐大...

新春賞猴好采頭:猴年圖集
Feb. 02 2016

新春賞猴好采頭:猴年圖集

春節,也就是農曆新年,是華人世界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今年輪轉到了金猴年,街上開始充滿各式各樣的猴子吉祥物。在《國家地理》雜誌,有關猴子泡湯的內容,一直是很受讀者歡迎的主題。如果你之前錯過的這些可愛溫馨的影像,那就來瞧瞧本文介紹的幾張照片吧。   1. 泡澡樂 攝影: Takeshi Marumoto,國家地理〈你的觀點〉 攝於日本長野縣。 作品連結: http://m.yourshot.nationalgeographic.com/photos/7101170/   2.雪猴泡湯:梳理幼猴 攝影: Masanobu Oka,國家地理〈你的觀點〉 日本長野縣(Nagano ...

流星夜景
Feb. 02 2016

流星夜景

--> 攝影:Craig Goodwin,國家地理〈你的觀點〉 「我花了整整三天,沿著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海邊走了32公里,終於抵達華盛頓州的拉布什(La Push)的第二海灘(Second Beach),」國家地理〈你的觀點〉社群成員Craig Goodwin寫道。雖然他拍下這張夜空中流星軌跡的照片,不過他原本打算是在拍攝時納入岸邊退潮的海水,映著天上星光,以及平坦的海灘,作為畫面的主要元素,沒想到照片的亮點來自天空。「一陣大浪退去後,我趕緊跑上前架好三角架⋯⋯正當我一面注意不斷進逼的潮水時,一顆火流星劃破天際,進入我的相機畫面中,那時我大概已經樂得手舞足蹈。」 本張作品來...

人體有多少個細胞?——又有多少微生物?
Feb. 01 2016

人體有多少個細胞?——又有多少微生物?

人體的細菌含量多寡以訛傳訛,新的統計導正這個普遍流傳的說法。 你或許聽過,你體內的微生物細胞量是體內細胞的十倍——而事實證明,你聽到的可能是錯的。PHOTOGRAPH BY IAN CUMING, ALAMY 你的身體是一座微生物大熔爐,有數以萬計的細菌以你的身體為家,幫助你維持健康與正常。數十年來,科學家總以這個吸引人的「類事實」來顯示它們的重要性:人體內的微生物數量和人體細胞的數量是十比一。   不過,一項新的估計指出,就細胞計數而言,比例可能是一比一。   在一項於出版之前先發表在bioRxiv網站的新研究中,由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朗恩・米洛領軍的三...

NOV. 2025

核融合

追求無限能源的偉大夢想

核融合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