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撰文、攝影:楊順發 整理:林彥甫 「臺灣水沒?臺灣水墨?臺灣「嫷」沒(臺語)?我想用三個同音,卻不同意義的說辭,來詮釋這系列的作品!」 臺灣水「沒」? 此系列的主題為《臺灣水沒》,被水淹沒的「沒」,主題圍繞著那些被浸泡、沈沒在水中的各種人造建築,這些房屋建築總是引發我許多想像。不清楚是否大家也曾經產生過類似的疑問?怎麼有人這麼傻,會將房子蓋在水中央?回家時怎麼辦?天天坐船嗎?還是其實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讓房子從陸地「走向」海中,變成眼中所見之景況? 是全球氣候變遷,地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嗎? 是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嗎? 是興建水庫攔砂抽砂,造成海岸線...
裂唇魚躋身人類、黑猩猩、海豚與其他某些動物之列,通過了一項由來已久的智力測驗。 裂唇魚(Labroides dimidiatus)可能具有從鏡中認出自己的能力,引起許多關於動物智力與自我覺察的問題。照片中的這隻裂唇魚正在清理一隻河豚的鰓。PHOTOGRAPH BY CHRIS NEWBERT, MINDEN PICTURES/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如果你在照鏡子時發現有髒東西,你會把它擦掉──這幾乎是下意識的舉動。這種行為看似簡單,但只有某些特別聰明的物種跟人類一樣具有這項能力,例如紅毛猩猩及海豚。即使是人類,也要到幼兒時期才能從鏡中認出...
過去的研究顯示,這些稱為苯二甲酸酯的化學物質與某些癌症及生殖方面的問題有關。 從2016到2017年共有17隻瓶鼻海豚受到檢驗,其中數隻身上驗出微量人造化學物質。PHOTOGRAPH BY JIM ABERNETHY,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沙拉索塔灣(Sarasota bay)的瓶鼻海豚以友善富好奇心而聞名,是吸引遊客的一大賣點。新的研究顯示,海豚也躲不開人工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在海豚體內累積,還可能損害牠們的健康。 本週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發表的一份研究發現,海豚身上也出現了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這種在塑膠、化妝品和油漆...
隨著棲地不斷減少,鳥類絕種的速度也愈來愈快。 國際鳥盟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巴西亞馬遜雨林的原生鳥種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可能已經在野外滅絕。PHOTOGRAPH BY CLAUS MEYER, MINDEN PICTURES/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當某個物種的個體數量減少到只剩幾隻,全世界的人往往會焦焦慮地看著該物種最後的成員死去,就像今年初夏死亡的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Sudan)。 然而,《生物保育》(Biological Conservation)期刊本月發表的一篇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有八種稀有鳥類可能已經沉默的消失了。 這項歷時八...
在湄公河(Mekong River)水系裡,這項新研究將透過魚苗鑽研巨鯰數量嚴重下滑的原因。 雲層籠罩在灰暗的金邊(Phnom Penh)早晨,澤布.霍根(Zeb Hogan)正準備從這柬埔寨的首都啟程,前往泥濘的湄公河出一趟特別的任務。 身兼國家地理野生頻道節目《尋找超級大魚》(Monster Fish)的主持人,這位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魚類生物學家來到河邊通常都是來尋找水生巨獸。但這次他將眼光放在小得多的地方──在雨季隨著湄公河水順流而下數百萬甚至上兆的微小魚苗。而就在其中某些魚苗數量正急遽下滑,霍根希望能協助科學家一探其中...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