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第三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 海龜救援72件創五年新高
Oct. 29 2020

第三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 海龜救援72件創五年新高

整理:許祖菱(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海洋保育署21日公布第三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今年7月到9月,全臺鯨豚通報案件共15隻,海龜通報案件72隻,與過去5年第3季資料相比,今年通報數量並未增加;但海龜擱淺通報案件數量為近5年最高,海保署表示,是因為8月屏東發生的24隻迷途小海龜救援所致。

躲得過走私、躲不過氣候變遷 尼泊爾境內印度犀面臨新威脅
Oct. 28 2020

躲得過走私、躲不過氣候變遷 尼泊爾境內印度犀面臨新威脅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尼泊爾的印度犀(Indian rhinoceros,學名:Rhinoceros unicornis)好不容易從狩獵、棲地縮減和野生動物走私的夾縫中倖存下來,現在又出現新的威脅──氣候迅速暖化,改變了牠們的生活環境。

台灣貓頭鷹所面臨的各種危機
Oct. 26 2020
特別企劃

台灣貓頭鷹所面臨的各種危機

台灣有12種貓頭鷹,各自使用不同類型的棲地。體型最大的黃魚鴞,仰賴溪流環境為生;瀕臨滅絕的草鴞以低海拔草生地為休息和繁殖的重要棲地;身形最迷你的鵂鶹棲息於中高海拔森林環境;而長途跋涉來台灣度冬的短耳鴞,多用平原農耕地;低、中海拔森林環境中的領角鴞正進軍到城市公園、校園綠地。台灣的河口、高山,草地、原始林,都市至人煙罕見的區域都有貓頭鷹的蹤跡。人類與貓頭鷹間存有活動時差的瓶頸,受限於夜間視力,解答貓頭鷹謎團的過程就像場漫長的馬拉松,在尚未了解貓頭鷹之時,常常不經意就傷害到牠們。 被列為I級保育類的草鴞,主要分布於南部丘陵的草生地,是台灣唯一的地棲型貓頭鷹,以小型哺乳類為食,尤其喜好鼠類。大...

俄羅斯發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事件,可能危及瀕臨絕種的海獺與其他脆弱物種的生存
Oct. 26 2020

俄羅斯發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事件,可能危及瀕臨絕種的海獺與其他脆弱物種的生存

大批海洋底棲生物的死亡現在被認為是由前所未有的藻華事件所引起,它還可能造成毀滅性的漣漪效應 。

瑞士再保險分析 全球1/5國家有生態崩潰風險
Oct. 22 2020

瑞士再保險分析 全球1/5國家有生態崩潰風險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的一項分析指出,由於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破壞,全世界有1/5的國家面臨著生態系統崩潰的風險。 根據報告,全球GDP的一半以上,也就是約42兆美元,取決於健康的生物多樣性,但也正在走向崩潰臨界點。糧食、乾淨的水和空氣以及防洪等自然所提供的服務已經被人類活動大肆破壞。

暗夜謎禽—黃魚鴞的研究回顧與新發現
Oct. 21 2020
特別企劃

暗夜謎禽—黃魚鴞的研究回顧與新發現

        黃魚鴞,台灣島上體型最大的貓頭鷹,雙翼展開的寬度相當於一個成人的身高,然而如此碩大的身形卻能夠完美隱身在原始山林之間。黃魚鴞特殊的棲地需求、晝伏夜出的習性、低沉且辨識度低的鳴叫聲,讓牠們成為台灣貓頭鷹留鳥中最晚被博物學家發現的種類(由日籍動物學家黑田長禮於1916年紀錄),後續的野外目擊紀錄也寥寥可數,生態習性充滿神祕的色彩。         屏科大野保所的孫元勳教授長期投入黃魚鴞的研究和保育工作,自1990年代起陸續在台北烏來、花蓮砂卡礑以及...

研究:年輕人腦部的空汙微粒 疑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Oct. 20 2020

研究:年輕人腦部的空汙微粒 疑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科學家發現年輕人腦幹中的空氣汙染微粒,與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相關的分子損傷密切相關。

NOV. 2025

核融合

追求無限能源的偉大夢想

核融合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