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聯合國機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 WMO)認證,2020年夏季熱浪期間,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維科揚斯克市氣象觀測站測得的氣溫攝氏38度 ,確實是北極最高溫紀錄。 北極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準兩倍多 WMO表示,這比西伯利亞地區夏季的平均氣溫高攝氏10度,已經是地中海地區的氣溫。 同時,熱浪助長了毀滅性的野火,造成大量海冰消失,也讓2020年成為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三個年份之一。 北極正在經歷極端高溫,而且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多,WMO為此在其「極端天氣和氣...
整理:鄒敏惠(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英國非政府組織「鯊魚守護者」(Shark Guardian)來臺調查魚翅加工與走私議題,上月29日發表報告「買賣瀕危鯊魚──臺灣不可告人的秘密」(Endangered Sharks for Sale: Taiwan's Dirty Secrets)指出,發現有疑似販售華盛頓公約物種的魚翅情形,甚至當地業者也無法分辨魚翅是否來自瀕危鯊魚。 漁業署則回應表示,相關的捕撈販售都符合國際規範,而我國推行「鯊魚鰭不離身」政策,迄今執行6414次鯊魚卸魚檢查,查獲違規案件計62件,相關行政罰鍰達新臺幣9406萬元,也達嚇阻不法的效果。
「蛇黃黴菌」是北美洲最新也最罕為人知的野生動物病原體之一。 2008年,科學家在伊利諾州卡萊爾市附近的森林中,發現了三條臉部腫脹毀損的北美侏儒響尾蛇(eastern massasauga rattlesnake)屍體。此時也是該瀕危蛇種長期監測計畫的第九年,在此之前人們從未發現過類似的事。 馬修.阿蘭德(Matthew Allender)表示,這些蛇類的臉一蹋糊塗,專家一開始還以為牠們是被汽車輾過。 伊利諾大學與芝加哥動物學學會的獸醫兼野生動物流行病學家阿蘭德說:「我們採了樣本、做了一大堆檢測,結果你瞧,這是自由活動蛇類感染真菌Ophidiomyces ophiodiicol...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