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和木乃伊,和「死後的生命」息息相關,也是古埃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文物。對古埃及人來說,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準備邁向重生、進入來世的一個過程。他們相信,如果要超越生命、得到永恆,必須具備3個條件:1. 屍體被妥善保存(被製成木乃伊);2. 擁有恆久的歸宿(無法破壞的墳墓);3. 死者獲得供養(固定祭祀)。 古埃及人認為,人的靈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Ib(心),盛裝靈魂的容器,記錄了所有的善行與惡行;Sheut(影子),是肉體的延伸,代表人的地位;Ren(名字),出生時被記起、死亡後被紀念之物;Ba(人格),代表個人特質,脫離人體後以人頭鳥身表現;Ka(生命力),為分...
遠古時代,人們利用獨木舟,在河川湖泊上進行漁獵和運輸,是當時相當重要的生活工具。其中,由格陵蘭的愛斯基摩(因紐特)人,利用海豹或其它野獸皮打造出的獸皮艇Kayak、以及北美洲印第安人製造的樺木舟Canoe,更被後人視為現代「輕艇」的起源。 19世紀中期,當蘇格蘭的探險家—約翰 · 麥克格雷戈(John MacGregor),自製了一艘仿製的獸皮艇,駕遊穿越了瑞典、芬蘭、德國、英國等地,「輕艇運動」自此在歐美各地開始蓬勃發展;1936年,第1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將輕艇運動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輕艇,又分為K艇(愛斯基摩艇)和C艇(加拿大式艇),二者最大的不同在於「槳」:...
每年2月,歐洲各國接力舉辦狂歡節和大型嘉年華會,整個歐洲大陸陷入一片熱鬧歡樂的氛圍,除了當地居民外,每年更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前往參加。 狂歡慶典的由來,主要是跟宗教和季節有關。根據天主教教會年曆,復活節主日往前推40天的星期三(稱之為「聖灰星期三」)開始,其後的40天稱之為「大齋期/四旬期」(約莫每年2月中旬或下旬開始),這段期間內教徒們需以齋戒、刻苦生活的方式,迎接復活節到來。原先,只是民間為了趕在大齋期前、將儲藏的酒肉糧食處理完畢,之後卻慢慢演變成趕在無肉、守齋、禁慾的苦悶日子前,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狂歡慶典,因此也被稱為「謝肉節」;另個說法是,歐洲農民藉此慶典,揮別嚴...
每年2月,歐洲各國接力舉辦狂歡節和大型嘉年華會,整個歐洲大陸陷入一片熱鬧歡樂的氛圍,除了當地居民外,每年更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前往參加。 狂歡慶典的由來,主要是跟宗教和季節有關。根據天主教教會年曆,復活節主日往前推40天的星期三(稱之為「聖灰星期三」)開始,其後的40天稱之為「大齋期/四旬期」(約莫每年2月中旬或下旬開始),這段期間內教徒們需以齋戒、刻苦生活的方式,迎接復活節到來。原先,只是民間為了趕在大齋期前、將儲藏的酒肉糧食處理完畢,之後卻慢慢演變成趕在無肉、守齋、禁慾的苦悶日子前,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狂歡慶典,因此也被稱為「謝肉節」;另個說法是,歐洲農民藉此慶典,揮別嚴...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