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研之有物

共 174 筆相關資料

把生醫技能點滿的「水屬性史萊姆」!?看水凝膠如何幫助燃燒脂肪
科學與新知|
Sponsored

把生醫技能點滿的「水屬性史萊姆」!?看水凝膠如何幫助燃燒脂肪

  解密生醫材料界的水屬性史萊姆:水凝膠 水凝膠(Hydrogels)是與生物體高度相容的生醫材料,它就像角色扮演遊戲裡的史萊姆一樣柔軟 Q 彈又無害,非常適合當作藥物與生物體之間的媒介。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的林鈺容助研究員,她與研究團隊精巧設計出一種水凝膠,能持續釋放寒冷感覺的「薄荷醇」,刺激脂肪細胞代謝,並成功在兩週內減少肥胖小鼠的脂肪。

大象的膽在哪?一場結合中醫、天象與解剖的古代醫學想像
歷史與文化|
Sponsored

大象的膽在哪?一場結合中醫、天象與解剖的古代醫學想像

  揭開象膽的四季流動之謎 古代中國流傳一則有關「大象」的秘方,據說只要將象膽混合乳汁,就能做出治療眼疾的藥水。但要取得象膽是有訣竅的,必須熟悉四季變化,才能準確判斷膽流到哪隻象腳內。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近代史研究所張哲嘉副研究員,他從 18 世紀耶穌會傳教士巴多明的書信中,得知康熙皇帝可能以此秘方醫治孝莊太皇太后。究竟中、西方對「象膽之謎」有何見解?古代中國為何會認為象膽能在四足流動?答案就藏在「中醫工具箱」裡。

AI 真的有「智慧」嗎?一場探索智慧本質的思辨之旅
科學與新知|
Sponsored

AI 真的有「智慧」嗎?一場探索智慧本質的思辨之旅

  我們該如何獲得智慧? 當心中有疑問時,你會怎麼做?現在有個新選擇:只要點開對話框、輸入問題,AI 機器人就會給出一連串解答。我們常用「人工智慧」稱呼 AI,但你是否想過,AI 真的有「智慧」嗎?「智慧」到底是什麼?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歐美研究所蔡政宏研究員,讓我們一起透過哲學思維,了解「智慧」的本質,反思 AI 對人類的威脅與因應之道。

失智症的「腺」索:從腺苷研究到阿茲海默症新藥開發—專訪陳儀莊團隊
科學與新知|
Sponsored

失智症的「腺」索:從腺苷研究到阿茲海默症新藥開發—專訪陳儀莊團隊

  神經細胞的能量耗盡怎麼辦? 當我們在努力思考的時候,大腦的神經細胞會消耗很多能量,如果能量的代謝失去平衡,我們是否還能維持原有的認知能力呢?21 世紀初,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腦內腺苷出現失衡狀態,而腺苷正是細胞能量單位 ATP 的材料,腺苷的調控與神經退化兩者之間有關係嗎?如何讓神經細胞再次「充飽電」?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儀莊特聘研究員與其團隊,他們已投入腺苷研究多年,從腺苷調控的基礎研究,到阿茲海默症的新藥開發,關鍵的「腺」索,或許就藏在這個不起眼的小分子之中。

這一口海鮮有故事!跟著蕭阿勤品味漁村節慶裡的地方感
歷史與文化|
Sponsored

這一口海鮮有故事!跟著蕭阿勤品味漁村節慶裡的地方感

  你的日常,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 你是否曾和旅伴有過這樣的對話:「來到__就是要吃__才道地!」例如來到東港就是要吃黑鮪魚,來到臺南就要來碗虱目魚粥,說到基隆就會想到新鮮的鎖管。我們會對各地的海鮮印象深刻,與臺灣近 30 年來的漁村觀光轉型息息相關。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社會學研究所蕭阿勤研究員,他實地走訪多個漁村新興節慶,觀察漁村如何打造深化活動體驗的「地方感」。看似單純的漁村觀光,背後究竟藏著哪些秘密呢?

直擊遠古星系碰撞現場!「艋舺」巡天解析星系演化謎團
科學與新知|
Sponsored

直擊遠古星系碰撞現場!「艋舺」巡天解析星系演化謎團

  2025 年 6 月 23 日,來自智利安地斯山脈的薇拉·魯賓天文台,首度公開「西蒙尼巡天望遠鏡」拍攝的第一批高解析照片,震撼全世界。「巡天」,是對未知的天空進行大規模天文觀測,試圖繪製出宇宙的 3D 地圖。科學家想知道:星系與恆星如何誕生、成長、衰老和死亡?而星系和星系之間發生碰撞時,又會發生什麼事?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林俐暉研究員,她召集全球三十多位天文學家組成 ALMaQUEST 團隊,利用巡天的珍貴數據,深入探索星系演化的秘密。

綠之護衛隊啟動!植物系統性免疫的超急快遞:訊息傳遞胜肽 CAPE
科學與新知|
Sponsored

綠之護衛隊啟動!植物系統性免疫的超急快遞:訊息傳遞胜肽 CAPE

  植物系統性免疫:從局部警報到全體備戰 當植物生病時,體內會大量產生叫做「PR1」的蛋白質。這個蛋白質早在半世紀前就被發現,科學界普遍視它為植物啟動免疫反應的「指標」,但是它真正的生物學功能,始終是一個懸而未解的謎。如今,這道長達 50 年的謎題終於迎來突破!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的陳逸然研究員領導的團隊集多年大成,於 2023 年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成果,揭示了 PR1 的真實身分,以及它如何啟動「系統性免疫」機制。關鍵就在胜肽!這個微小卻關鍵的訊息傳遞分子,中研院「研之有物」帶你一起瞭解。

手機裡的親子小劇場:觀察數位時代下青年與家長的手機互動
科學與新知|
Sponsored

手機裡的親子小劇場:觀察數位時代下青年與家長的手機互動

  手機捕捉的親子故事 現代人的生活已離不開手機,想知道人們做了什麼、和誰互動、如何互動,直接觀察他們的手機內容,可能比回憶自述來得精確。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卓牧融助研究員,他參與了以「Screenomics」手機螢幕擷圖方法從事的親子研究,從 45 萬張擷圖中,看見美國青年與家長之間的手機互動,以及手機對青年獨立發展的影響。

想活下去,你能捨棄演化的墨守成規嗎?酵母菌必需基因的快速演化
科學與新知|
Sponsored

想活下去,你能捨棄演化的墨守成規嗎?酵母菌必需基因的快速演化

  生命體最重要的基因並非一成不變 一般會認為,細胞裡最重要最基礎的基因,就像建築物的基石一樣穩固,因為這些基因一旦不能正常運作,生物便無法生存,故稱為「必需基因」。既然必需基因如此重要,應該不太能忍受變化吧?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採訪院內分子生物研究所的呂俊毅特聘研究員,他在 2023 年 3 月 31 日發表於《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的論文,發現酵母菌有少數的必需基因,和親戚相比有明顯改變,很可能發生了快速演化。呂俊毅認為,這項發現提供了其後續產物「蛋白質複合體」的演化線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童言童語知多少?語言學家如何研究兒童語音發展
科學與新知|
Sponsored

童言童語知多少?語言學家如何研究兒童語音發展

  落風、臭奶呆~可愛發音藏著哪些秘密? 在動漫《蠟筆小新》中,5 歲的小新常因為發音錯誤,在大人面前鬧出笑話。現實生活中,學齡前兒童適逢口語發音逐漸成熟的階段,有哪些發音類型最容易出錯?哪些聲調組合的錯誤率最高?為了分析兒童語音習得的軌跡,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曾淑娟研究員,展開以語料庫為本的兒童語音評估研究,成果可用於設計評估兒童語言發展的指標、訓練自動語音評估 AI 模型,協助篩檢可能有語言發展問題的孩子。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