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31 筆相關資料
晝伏夜出的蝙蝠,不是鳥卻會飛,不是齧齒動物卻又小又毛茸茸,在西方文化中往往與邪惡或黑暗脫不了關係。但牠們有許多令人讚歎的特性,值得受到讚賞、欽佩,也值得被愛。 撰文:詹姆斯.戈曼 JAMES GORMAN 攝影:妮可.索貝奇 NICHOLE SOBECKI 不是所有人都喜愛蝙蝠,但喜愛蝙蝠的人都對這種動物深深著迷。 科學家莎倫.史沃茲年輕時研究長臂猿,但她對蝙蝠翅膀的精巧骨骼結構感到好奇,也對要讓哺乳動物能夠飛行所必須發生的演化取捨很感興趣。因此,她從原本的靈長類動物研究改變路線,前往澳洲研究狐蝠這種大型蝙蝠。 她回憶,有天晚上她前往郊區一座高爾夫...
你對自己笑起來的樣子滿意嗎?最新研究從飲食、演化和臉部解剖學的角度切入,一起來看看現代人的齒列問題與臉部變化是什麼原因。 為了擁有整齊的牙齒、笑起來更好看,有數百萬人忍受著戴牙套、使用橡皮筋的不便,甚至去做正顎手術。不過,人類一直都這麼容易有牙齒不整齊的問題嗎?研究顯示,可能並非如此。 雖然狩獵採集時期的人類祖先也有咬合不正(牙齒排列擁擠或錯位)的情況,但這種問題在現代人身上似乎更為普遍。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專家表示這問題並不容易解答,但有一個可能的罪魁禍首:我們的飲食習慣。隨著人類吃的東西從堅韌難嚼的天然食物,轉變成口感較軟、加工程度高的食品,咀嚼的負擔變少了,我們的雙顎也逐漸縮...
我們都有至少一個朋友把自己的狗當成真正的人類孩童。科學家認為不應該批評他們,因為這是持續2萬至4萬年的演化導致他們出現這種行為。 請停頓一下,凝視你家狗狗的眼睛。你會覺得牠們可愛得不得了嗎?或者也許你會有忍不住想捏捏牠們的衝動呢? 現在,請思考你的習慣。你會送牠們去日間照顧、為牠們穿衣打扮、帶牠們去度假嗎?你會像對嬰兒一樣對牠們說話嗎? 如果是的話,你不是唯一這樣的人。畢竟,研究顯示我們的腦對寵物狗的反應基本上與對人類孩童的反應相同。 我們的腦原本並不一直是如此運作,但隨著我們將狗馴化,牠們也發展出類似人的社交和認知能力。牠們開始出現類似嬰兒的行為,甚至看起來就像嬰兒,...
生命體最重要的基因並非一成不變 一般會認為,細胞裡最重要最基礎的基因,就像建築物的基石一樣穩固,因為這些基因一旦不能正常運作,生物便無法生存,故稱為「必需基因」。既然必需基因如此重要,應該不太能忍受變化吧?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採訪院內分子生物研究所的呂俊毅特聘研究員,他在 2023 年 3 月 31 日發表於《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的論文,發現酵母菌有少數的必需基因,和親戚相比有明顯改變,很可能發生了快速演化。呂俊毅認為,這項發現提供了其後續產物「蛋白質複合體」的演化線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你可能認為自己知道哪些動植物算是「已馴化」或「家禽畜」,而哪些不是──但有一項新定義,在科學家之間已經引起了軒然大波。 你的寵物巴哥犬,毫無疑問是家犬;農場裡的牛,看起來也是家畜。那麼那隻會帶著你不想要的「禮物」回家的室內/室外貓呢?至於那些住在我們家裡、卻讓人頭痛的動物,比如老鼠或床蝨,又該不該算在內? 馴化到底是什麼模樣?或者,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一隻動物算是「家禽畜」?即使在科學家之間,也沒有一個大家一致認同的定義。艾蓮諾.卡爾森(Elinor Karlsson)和凱瑟琳.羅德(Kathryn Lord)發表了一篇關於農場飼育狐狸(這是一個蠻有名的實驗,俄羅斯科學家以溫馴程度來選...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