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水佔地球表面的71%,但沒有人知道如此大量的水是如何或何時到達地球的,然而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新研究讓科學家離回答這個問題又近了一步。在馬里蘭大學地質學助理教授梅根.紐康(Megan Newcombe)的帶領下,分析了自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以來一直在太空中漂浮的熔化隕石。他們發現這些隕石的含水量極低,也是有史以來測量過的最乾燥的地外物質之一。 這些結果使研究人員排除了它們作為地球水的主要來源,可能對在其他行星上尋找水和生命具有重要意義,還有助於了解使地球成為宜居星球的不可能條件。 研究小組分析了七個熔化的隕石或稱為無球粒隕石(achondrite meteorit...
天文學家發現在太陽大氣層中一種類似「心跳」的無線電爆發模式,而這個電波的跳動模式對於理解太陽表面耀斑是如何釋放巨大的能量有關。太陽無線電爆發通常與太陽耀斑相關,而且經常出現重複模式的訊號。一個跨國研究團隊在分析2017年7月13日的一次太陽耀斑事件的微波觀測資料後,成功揭示了這個訊號模式的來源。這些觀測資料是由紐澤西理工學院的擴展歐文斯谷太陽陣列(Expanded Owens Valley Solar Array, EOVSA)捕獲的,這個無線電波望遠鏡陣列位於美國加州的歐文斯谷無線電天文臺(Owens Valley Radio Observatory, OVRO)。
新研究揭露特定腸道細菌和慢性疲勞症候群之間的關係,而這種病症經常與COVID長期症狀有關。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群系可能在一種日益增加的衰弱性慢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這種疾病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通常稱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特徵是極度倦怠、胃腸道問題、肌肉疼痛、認知困難(例如頭痛和難以專注)等症狀。這經常在病毒感染後發生,但科學家尚不清楚這種疾病的機制,目前也沒有已知的治療。 疫情大流行之前,研究人員估計最多250萬名美國人罹患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症候群(ME/CFS)。這個數字近年來大幅增加,因為COVID-19感染後的長期症狀經常符合ME/CFS的標準。根據美國政府問責署...
星艦迷航記是多數天文迷都知道的一部作品,1991年7月,業餘天文期刊《天空與望遠鏡》(Sky & Telescope)在一封羅登貝瑞與天文學家們合著的一封信中,證實了原著設定中波江座40A正是瓦肯人的故鄉,而有一顆2018年發現的系外行星,就是繞行波江座40A公轉,因此有許多人都為了這個幻想成為現實的事件而大感興奮,甚至在遊戲中藉由引擎重現該行星,然而近期的一篇論文顯示,這可能只是該恆星的虛偽光譜,並不是「瓦肯」行星。 這顆目前在美國航太總署(NASA)網站上仍可搜尋到,名為波江座40 b的系外行星是一顆超級地球,每42個地球日會繞行其母恆星一圈,意即一年是地球的42天;它是透過...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