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這種真菌通常只要吃吃腐敗的葉子就滿足了,但在食物短缺的時候,它們就會設下充滿心計的陷阱抓蟲吃。 為了免於飢餓的痛苦,真菌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在寡孢子節叢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這個案例中,它必須變身成冷血的掠食者。 大部分狀況下,A. oligospora是腐生的,意思是說它吃的是腐敗的有機物,像是枯葉。然而,科學家發現,營養剝奪可能會讓這種真菌產生分子上的變化,使它轉為肉食,獵捕毫無戒心的線蟲。 真菌無法像其他掠食者那樣,用緊追不捨的方式追捕獵物,而有一篇發表於上個月的研究,就描繪了這種真菌演化出的另一種更狡猾、更陰險的捕食方式。 真菌如何...
並非所有的發現都是真正的新發現。這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資料中發現的極紅色天體(Extremely red objects, EROs)的情況。分析表明,它們與昴星團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資料中已經報告的藍色過量塵埃遮蔽星系(Blue-excess dust obscured galaxies, BluDOGs)非常相似。 類星體(Quasar)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之一,是由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其質量可以達到太陽的10億倍以上。這些天體是許多研究的焦點,但它們是如何形成的仍然知之甚少。流行的理論認為,它們是在星系中與氣體和塵埃雲一起形成...
一群恆星圍繞著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稱為S型恆星,圍繞著它們的諸多謎團中最重要的是它們的起源。超大質量黑洞附近被認為太極端和混亂,無法形成恆星,因此天文學家認為,在那裡的恆星一定來自其他地方。 現在,由日本宮城教育大學的天文物理學家西山正吾領導的團隊已經確定了其中一顆恆星(S0 -6)的起源,發現它似乎來自銀河系之外,這使它成為第一顆被發現的起源於銀河系之外的恆星。實際上,S型恆星很有趣。它們以狹長形的橢圓軌道繞著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運行,迄今為止在銀河系中發現速度最快的恆星是一顆S型恆星,它圍繞黑洞運行的速度高達每秒2萬4000公里。 西山的研究團隊利用位於夏威夷的...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