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在衛生紙出現以前人們是怎麼過的?
Apr. 09 2020

在衛生紙出現以前人們是怎麼過的?

歷史顯示衛生紙存在的時間意外地長──而且以前我們就曾經對衛生紙的供應感到過焦慮。

史上第二大規模的伊波拉疫情可能終於要結束了
Apr. 09 2020

史上第二大規模的伊波拉疫情可能終於要結束了

將近兩年來,剛果民主共和國一直在努力壓制這種致命病毒,如今這場疫情似乎已經消退了。

對抗病毒另闢蹊徑!免疫過激傷敵三千、自損一萬,減緩發炎或可扭轉戰情
Apr. 08 2020

對抗病毒另闢蹊徑!免疫過激傷敵三千、自損一萬,減緩發炎或可扭轉戰情

  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 人體依賴免疫系統對抗病毒,但免疫反應如果過激,反而造成器官損傷或衰竭,直接導致患者死亡。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謝世良特聘研究員長期研究發現,登革病毒會刺激血小板產生胞外囊泡和微泡,進而攻擊白血球,導致發炎病症。研究團隊據此研發抗體,減緩發炎反應,已成功將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存活率提升至 90%,並於 2019 年 6 月刊登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面對COVID-19等新興傳染病,此種「減緩發炎」為主的創新療法,將有機會大幅降低患者死亡率。

請保持一隻海龜的社交距離──海龜之間也有傳染病?
Apr. 08 2020

請保持一隻海龜的社交距離──海龜之間也有傳染病?

COVID-19 疫情肆虐,將全世界的人們搞得人心惶惶,但不僅只有人類受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影響,就連生活在海中的海龜也要面臨傳染病的威脅。 海龜纖維乳突瘤症(Fibropapillomatosis,簡稱為FP)是一種在海龜之間的傳染病,主要會造成海龜體內(食道、臟器等)或體外(眼睛、脖子、肩膀、四肢等)滋生腫瘤,若腫瘤過大或過多,將導致影響海龜的行動力、視力和正常活動,造成虛弱、覓食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FP於1938年首次發現於美國佛羅里達海域被捕獲的一隻綠蠵龜,從此之後陸續在全世界許多地點都有被發現,其中以熱帶海域和亞熱帶海域的綠蠵龜為主,其他種類的海龜也偶有發現。成年海龜罹患FP...

不可不知的COVID-19小知識
Apr. 06 2020

不可不知的COVID-19小知識

在這波COVID-19疫情期間,相關研究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發展,但有些重要的基本事實是我們已經確知的。 目前已有成千上萬的病患死於COVID-19,這次疫情也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雖然關於這種疾病仍有許多問題尚待釐清,但我們對COVID-19和致病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仍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基本資訊。 冠狀病毒是個大家庭,但只有七種冠狀病毒會感染人類,其中四種只會引較輕微的病症(例如一般的感冒),其餘三種則會引發較為嚴重的疾病,包括「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以及現在流行的COVID-19。冠狀病毒是人畜共通傳染,也就是可以由動物傳...

如何面對居家隔離生活?來聽聽太空人的專業建議!
Apr. 05 2020

如何面對居家隔離生活?來聽聽太空人的專業建議!

太空人克里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將在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待上六個月的時間,該如何在狹小空間度過漫漫長日?他可是專家呢! 克里斯.卡西迪即將進行隔離檢疫──對即將發射前往國際太空站的美國航太總署(NASA)太空人來說,這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不管是否有疫情大流行,這些美國航太總署的太空人都會在發射前被隔離兩個星期,以確保他們不會把任何病菌帶到國際太空站上,美國航太總署將這個措施稱為「健康穩定」(health stabilization)。美國航太總署還表示,為了以防萬一,正考慮讓卡西迪和其他機組員在飛行前進行COVID-19...

大腦如何操控渴與餓的行動?小小果蠅來解密!
Apr. 01 2020

大腦如何操控渴與餓的行動?小小果蠅來解密!

  破解渴與餓的神經機制 我們的動機是如何形成的?大腦如何操縱飢渴的行動?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林書葦助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發現果蠅腦中有一種名為 leucokinin 的神經傳導物質,它能調控不同的神經細胞,影響果蠅進行覓水或覓食的行為,更發現渴、餓的神經機制在果蠅腦中會交互作用,研究成果已於 2019 年 10 月登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