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Oct. 21 2025

多數補充劑其實無法改善心情,但這幾種可能真的有效

  • 最新研究發現:像貫葉連翹、維生素D、益生菌這些常被拿來抗憂鬱症的補充劑,有的真的有幫助,但有些其實一點科學根據都沒有。MATT PROPERT, NATIONAL GEOGRAPHIC IMAGE COLLECTION

    最新研究發現:像貫葉連翹、維生素D、益生菌這些常被拿來抗憂鬱症的補充劑,有的真的有幫助,但有些其實一點科學根據都沒有。MATT PROPERT, NATIONAL GEOGRAPHIC IMAGE COLLECTION

1

從omega-3到益生菌,研究人員已經測試過數十種「天然」療法,試圖找出能減輕焦慮與憂鬱症的補充劑。結果卻令人失望──只有少數顯示出可測得的效果,而且就算有效,也伴隨不少限制與疑慮。

補充劑原本的設計是用來「填補」營養缺口,但它逐漸轉型成心理健康市場的熱門商品。

全球約有5.7%的成人罹患憂鬱症,愈來愈多人開始尋求非處方補充劑(例如維生素、礦物質、草本萃取物、胺基酸與益生菌)以期獲得緩解。對許多人而言,這些產品的吸引力不僅在於取得方便,更在於其帶來的「印象」。

「針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藥物治療仍帶有許多汙名,許多人對此感到畏懼。」渥太華大學精神醫學系研究員尼可拉斯.法比亞諾(Nicholas Fabiano)說:「這使大家傾向尋找其他感覺或許更安全、沒那麼強烈,或是治療時間較短的方法。」

但這些所謂「天然」的療法真的如廣告宣稱那樣有效嗎?最新研究正開始區分哪些補充劑確實展現出潛力,哪些則經不起科學檢驗。

哪些抗憂鬱症補充劑其實不起作用?

自然界的確提供許多宣稱能緩解憂鬱症狀的療法,但新刊登於《藥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的一項回顧研究指出,大多數標榜可改善憂鬱症的補充劑,實際效益微乎其微。

舉最常見的例子:綜合維生素、維生素B群、鎮靜草本配方、褪黑激素(也常用於幫助調整睡眠)這些產品雖然廣泛使用,但相關研究證據並不充分。

主持這項回顧研究的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公共與聯合健康學院研究員瑞秋.弗洛斯特(Rachael Frost)表示:「雖然有一些試驗,但數量不足以得出具體結論。」

大家長久以來認為omega-3補充劑能提振情緒,但其表現也不理想。弗洛斯特分析的39項研究中,有23項顯示與安慰劑相比毫無顯著差異。其中有一項試驗讓受試者每日服用三顆膠囊,持續12週,結果情緒並無明顯改善。弗洛斯特表示,雖然少數研究呈現正面結果,但整體證據仍不足以支持omega-3可作為穩定可靠的憂鬱症治療方式。

仍具潛力的補充劑

少數補充劑顯示出早期的潛在效益,但證據仍相當有限。草本補充劑如薰衣草、紅景天與香蜂草,以及微量營養素如色胺酸、葉酸與鋅,都在小規模研究中呈現鼓舞人心的結果。

問題在於這些試驗的規模通常太小。以薰衣草為例,大多只在最多150人的群體中測試。弗洛斯特說:「這樣的樣本數其實不大。」她補充指出,小型試驗使結果難以擴展到更廣泛或多元的族群。

此外,補充劑的使用方式存在差異,難以直接比較效果。弗洛斯特表示:「有些研究使用茶飲形式,有些使用膠囊,有些則使用酊劑(tincture)。我們需要更多試驗來了解哪一種形式最有效、該如何服用,以及適當的劑量是多少。」

研究證實真正有效的補充劑

有幾種補充劑確實顯示可測得的效果。最有力的證據來自貫葉連翹(St. John’s Wort)萃取物、益生菌、維生素D、番紅花。

弗洛斯特發現,在針對貫葉連翹的26項試驗中,有16項呈現正面結果。例如,一項研究指出,每天服用一次或兩次600毫克貫葉連翹萃取物,受試者的情緒改善幅度幾乎是安慰劑組的兩倍。然而,大部分證據僅針對輕度至中度憂鬱症;對於重度憂鬱症的療效仍未明確。

弗洛斯特還發現,在針對益生菌的16項研究中,有九項顯示其有助於減輕憂鬱症狀。其中一項研究讓受試者每天服用含有9000億活性微生物的益生菌膠囊,持續31天,作為原有重度憂鬱症治療的輔助。結果顯示,服用益生菌的受試者情緒改善幅度明顯優於未服用的對照組。

弗洛斯特同樣發現,九項維生素D研究中有六項顯示頗有潛力的結果。其中一項針對輕度至中度憂鬱症患者的研究指出,服用高劑量維生素D八週後,他們的憂鬱症評分顯著下降,而未補充者則沒有變化。

信念如何影響補充劑結果

即使補充劑看似有效,但其中一些效益可能更多來自心理信念,而非生理作用。一項2022年的研究發現,即便效果未經臨床證實,但對自身健康採取積極態度的人可能出現實際改善。換句話說,期待很重要;相信補充劑會有效,實際上可能影響憂鬱症評分。

法比亞諾指出,量化安慰劑效應非常困難,因為它會因不同物質而異,且不易測量。法比亞諾說:「這點需要納入考量,我們不能認為這些變化完全是補充劑的生物性作用所致。」

為什麼補充劑的監管仍不夠充分

 

儘管某些補充劑有初步正面成果,但膳食補充劑的監管卻與藥物大不相同,而這種落差造成安全性、有效性與消費者信任的疑慮。

弗洛斯特說:「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針對安全性與長期效果的研究,尤其是隨著愈來愈多人購買與使用這些產品,這一點更加重要。」她強調,產品標示應明確說明可能的交互作用或風險。各國的法規差異極大,而缺乏一致的監管可能導致汙染、劑量過高或成分標示不實等問題。

甚至連包裝瓶上印的標示都未必可信。法比亞諾說:「醫師其實不確定病人拿到的補充劑是否真的與標示上的成分相符。」

法比亞諾說,有鑑於此,除非醫師本身有相關專業經驗或研究背景,否則在臨床實務上通常不會建議使用補充劑。

此外,雖然這些補充劑常宣稱為「天然」產品,但並不代表完全無風險。尤其是若與處方藥物併用,可能加強或削弱藥效。例如,貫葉連翹可能與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產生危險的交互作用。法比亞諾提醒:「這點非常重要,務必要主動與醫師討論。」

 

延伸閱讀:這塊美味的乳酪,可能會害你真的作惡夢! 哈佛研究:少量的紅肉也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