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遊蕩犬貓逐年增 野生動物傷亡、染病 為生存上演「互相傷害」
Nov. 04 2021

遊蕩犬貓逐年增 野生動物傷亡、染病 為生存上演「互相傷害」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曾以寧報導 2020年農委會畜牧處調查顯示,全臺有超過15萬隻遊蕩犬。特有生物研究與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表示,這個數量已經高於大多數臺灣原生的食肉哺乳動物,大概只有鼬獾的數量可以與之抗衡。遊蕩犬儼然成為臺灣野外生態系中不可忽視的角色。 「牠(狗)的原生生態系是人類的家裡。」清大通識中心助理教授顏士清表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狗是原生種,因為狗是人類馴化出來的。澳洲野犬頂多三千多年前到澳洲,也是人帶過去的,「狗到哪裡都算『野化』的,牠不是原生種,因為牠是人造(人擇)的物種。」

水母庇護所
Nov. 04 2021

水母庇護所

在澳洲與紐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一條小魚躲在海月水母的觸手之間;牠知道掠食者普遍懼怕被水母螫傷,所以選擇在此尋求庇護。

POV視角:看巨型側頸龜在水下彼此互動的珍貴畫面
Nov. 03 2021

POV視角:看巨型側頸龜在水下彼此互動的珍貴畫面

巨型側頸龜的數量在亞馬遜盆地的部分棲地已大不如前,但巴西政府積極的保育措施──包含聘僱武裝保全看守產卵區 ──使牠們在當地仍保有健康的族群。讓我們透過「動物攝影機」一探巨型側頸龜在水下互動的珍貴畫面。

氣候承諾不足 本世紀末將升溫攝氏2.7度 聯合國最新碳排差距報告出爐
Nov. 03 2021

氣候承諾不足 本世紀末將升溫攝氏2.7度 聯合國最新碳排差距報告出爐

聯合國在10月26日發布的《2021年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21)指出,世界各國未來十年因應氣候變遷的最新計畫,距離要避免全球升溫達到危險程度,還差得很遠。排放差距指的是目前的承諾與計畫和避免氣溫急劇上升所需的行動,兩者之間的差距。 全球2030年中期減碳措施還不夠 下週聯合國將在格拉斯哥舉行氣候峰會,許多政府更新了他們對於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要從現在到2030年之間採取更多措施來減少碳排放,包括阿根廷、英國、加拿大、歐盟、南非和美國。 但最新報告發現,這些新承諾的總和,只能達成這個十年所需的額外減排量的1/7,距離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比工...

動物攝影機:座頭鯨的POV視角
Nov. 01 2021

動物攝影機:座頭鯨的POV視角

聽國家地理的遙控成象研究主任凱勒.艾柏奈西談如何把「動物攝影機」裝到座頭鯨背部。

空拍機也能協助黑猩猩保育
Nov. 01 2021

空拍機也能協助黑猩猩保育

看國家地理探險家瑟杰.魏奇如何用空拍機進行黑猩猩保育工作。

為什麼蝙蝠才是動物界真正的超級英雄
Nov. 01 2021

為什麼蝙蝠才是動物界真正的超級英雄

這種會飛行的哺乳類擁有全套的神奇能力,從利用聲音「看」事物,到與病毒和平共存。

NOV. 2025

核融合

追求無限能源的偉大夢想

核融合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