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入
AD
這張作品曾在2011年《國家地理》雜誌國際攝影比賽(中國組)自然攝影類獲獎,攝於月亮灣。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這隻翠鳥填飽了肚子,正在牠最喜歡的樹枝上清潔羽毛,突然出現一台相機用10fps的速度對著牠連拍,牠看起來就像是害羞起來在躲鏡頭似的。 本作品來自《國家地理》攝影社群 Your Shot。
有注意到過年時的白鯧越來越小越來越貴嗎?為什麼海鮮似乎變得越來越昂貴,以前常見的魚也越來越小或越來越少?臺灣的漁業和海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臺灣位處熱帶與副熱帶交界地區,黑潮穩定地流經東海岸,洄游性魚類隨著季節自然地乘著黑潮洄游至此,部分鯨豚也為了捕食隨之而來;東海岸陡降的海底地形,造就了多樣的棲地讓食性不同的鯨豚能夠在此覓食和休息。良好的環境再加上各項合適條件,周圍海域曾記錄過可以見到的鯨豚種類約30多種,為全球鯨豚物種的三分之一。 儘管鯨豚保育在國際上已經推廣倡議多年,臺灣也自1990年將鯨豚納為保育類動物,要再捕捉已不可行,但鯨豚在海洋中的威脅並未隨著時間減少,甚至更加嚴峻。
這種非洲野生貓科動物和家貓的雜交種,無疑既美麗又愛玩──但有些地方禁止飼養牠們。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5月11日南投縣出現全臺首起石虎遭貓殺的案例,特生中心的石虎保育團隊「阿虎團隊」於臉書哀痛表示,「真的對不起,我們盡力了。」這是今年度第三隻失親小石虎通報,這次發現的小石虎健康狀況為其中最佳,卻仍在獲救前不幸死亡。專家推測,石虎遭貓殺的原因可能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競爭行為有關。
拜訪隱藏在民間的「非凡小人物」 你居住的地方有著什麼樣的風景?又遭逢哪些環境或社會問題?面對我們生活的社區,你可能是見證地方變遷的耆老,也可能是熟悉某項事物的地頭蛇,你我都是隱藏民間的「非凡小人物」!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出版三本《田庄人的故事: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口述歷史專輯》透過口述歷史方法記錄農村居民的生命史,從中發掘地方的歷史變遷,保存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究竟口述歷史如何進行?農村中發生哪些動人故事?一場探索臺灣農村的旅程即將展開!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