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市場的黑鮪這幾年有越來越小的趨勢。(攝影:洪志仁) 撰文: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 大魚的哀歌 2014年8月號國家地理雜誌中《大魚小傳》一文所介紹的「伊氏石斑魚」,雖然只產在大西洋,而不在太平洋和台灣,牠的體型大小也略遜於台灣原生種的「龍膽石斑(鞍帶石斑)」。但牠們已是所有硬骨魚類家族中體型最大,體重最重的魚類了。然而不幸的是只要體型大、壽命長、成熟年齡晚、繁殖率低、族群恢復力慢、肉質味美、經濟價值高的魚種,都最容易遭到人類的過度捕撈,最先成為瀕危的物種。譬如,全球最大的海洋素食動物「史德拉海牛」,在27年內即被捕殺殆盡。此外,被列入CITES(瀕臨...
非洲侏儒和鄰近部族身上關係生長的基因組,並不相同。 像這些生活在烏干達布恩迪森林的巴特瓦人,一般成年人的身高比鄰近部族矮了幾公分。攝影:ANDREW AITCHISON, IN PICTURES/CORBIS 撰文:Carrie Arnold 編譯:洪莉琄 這不是蓋的,演化生物學者已對人類矮小身材的基因組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根據8月18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一篇報告,這種被稱為「侏儒」的表現型,是在人類進化史中經過了數次發展而呈現的特徵。 在非洲中部的雨林裡,有幾個以...
撰文:Stefan Sirucek 編譯:向淑容 自然界中充滿了攀爬專家,但是大概沒有一種動物比壁虎更令人驚嘆了。 這種小小的爬蟲類當中有許多都是因為具有黏著力的腳趾而為人所熟知,黏黏的腳趾能讓牠們像蜘蛛人一樣爬上垂直的牆面、倒掛在天花板上,並且牢牢地抓住像玻璃那樣平滑的表面。 在這個特寫畫面中可看見大守宮複雜的腳趾構造。Photograph by Keller Autumn 壁虎的優異黏著力實在太驚人,科學家十幾年來都在努力複製這個機能,滿足人類日常事務用途,例如膠帶與膠水。 現在,一份發表於8月12日《應用物理學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閃耀著寶藍光芒的台灣藍鵲。(照片:台北鳥會陳王時攝影) 撰文整理:潘佳修 閃耀著寶藍色羽毛的特有種保育類「台灣藍鵲」,通常居住在低海拔闊葉林地帶;近來越來越常在台北近郊公園、豪宅附近被發現。今年3月,位在市中心的台北植物園,更是前所未有的飛來一對台灣藍鵲爸媽築巢、育雛!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成立了台灣藍鵲研究團隊,持續監測這對在台北植物園的藍鵲家族動向。 林業試驗所鳥類研究員葛兆年指出,這對藍鵲共生了4隻幼鳥,目前4隻幼鳥已1個月大,成功離巢;牠們在市中心是否能順利長大,以及未來的動向,都需要密切觀察。 現在植物園可以看到4隻活蹦亂飛的幼鳥,加上1對親鳥。運氣好的話...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