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墨西哥州柏斯可德阿帕契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Bosque del Apach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是著名的沙丘鶴度冬地點,每年都有數千隻沙丘鶴遷徙至此,」〈你的觀點〉社群成員Aijing He說。有一大群沙丘鶴每天晚上都在保護區內的一座池塘休息,「一到早晨牠們便一隻接一隻飛走,到附近的草原覓食。」 一個寒冷的12月早晨,他耐心地等待鶴群起飛。「大約七點時,牠們展開了每天的行程。早晨的光線仍然很幽暗,所以我將快門速度減為1/30秒,讓鼓動中的翅膀影像變得模糊,又用了一些搖攝技巧,讓眼睛與紅冠保持清晰。」 本張作品來自〈你...
--> 攝影:Sven Zacek,國家地理〈你的觀點〉 「我們到薩勒克國家公園(Sarek National Park)去徒步旅行,不過我們想要更深入荒野,所以決定搭乘直升機飛到公園的邊界,」〈你的觀點〉社群成員Sven Zacek寫道。他說這座位於瑞典北部的公園被一些人稱為「歐洲的阿拉斯加」。「拉帕河三角洲(Rapa River Delta)的秋天景致實在美極了,所以我請飛行員先飛個幾圈再降落。」 Zackek這張照片近期選錄於〈你的觀點〉「每日精選」。 本張作品來自〈你的觀點〉。歡迎到我們網路攝影社群的全新介面分享作品、接拍攝影任務、為作品發聲,並與世界各地的攝...
用3D列印製作出的木質材料寄居蟹殼。圖片提供:Fablab Dynamic 李柏廷。 走在美麗海邊,看到寄居蟹背著塑膠垃圾在沙灘上辛苦爬行,令人於心不忍。南台灣屏東後灣的楊美雲,發起寄居蟹募殼活動,經過多年宣傳,後灣寄居蟹找殼一事廣為人知;後來更有人發起「蟹謝注意x 全台募殼計劃」,北有桃園新屋海岸,東有綠島,南有屏東後灣三個地點都有了回收螺貝殼據點,希望全台灣的寄居蟹不用再背著塑膠垃圾到處走。 除了將海鮮餐廳回收的螺、人們收藏的貝殼還給寄居蟹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解決方式呢?美國藝術家Robert DuGrenier,使用手工吹製玻璃,為寄居蟹打造美麗玻璃屋。日本藝術家兼設計...
PHOTOS: ALEXI HOBBS 不管你的看法如何,基因改造食品正進入食品超商。基改黃豆與玉米自1990年代起就在美國販售。現在,如果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許可,第一個基因改造可食用動物,名為AquAdvantage的養殖鮭魚,可能也將加入黃豆與玉米的行列。 這種由加拿大科學家所培育出來的鮭魚(上)是大西洋鮭,但是DNA經過兩個微調:加了體型較大的大鱗鮭魚的生長激素基因,以及長得像鰻魚的美洲綿鳚的遺傳物質,以維持生長激素的活性。這種魚是母的,而且沒有生殖能力,在牠們生長的陸上水槽中應該可以迅速達到最大體型。為了協助餵飽飢餓的地球,這種基改科技也可能用於其他...
這個少女顱骨在墨西哥的水下洞穴被發現後,為新世界最早的居民賦予了具體的面貌。為了維持牙齒完好,顱骨被上下顛倒地放置。Photograph by Paul Nicklen 發現少女骸骨的潛水員為她取名「奈亞」。臉部重建的結果顯示,最早的美洲人跟後來的美洲原住民長得不太像,不過基因證據顯示他們確實有共同的祖先。 Photograph by Timothy Archibald. Re-creation: James Chatters, Applied Paleoscience; Tom McClelland 在奈亞短暫的生命中,這個洞穴大部分時...
新的文物、理論及基因發現正在幫助我們重新認識最早的美洲人。 撰文:葛林.霍德吉斯 Glenn Hodges 為最早的美洲人賦予了第一張臉孔的是一名不幸的少女,她在大約1萬2000至1萬3000年前在猶加敦一處洞穴中失足摔死。她的厄運,是科學界的好運。發掘她的過程始於2007年,當時,由阿爾貝托‧納瓦率領的一隊墨西哥潛水員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水下洞穴。他們將這個驚人的發現命名為Hoyo Negro,意思是「黑洞」。他們的燈光照亮了深淵底部的一片史前骸骨,其中包含至少一副幾近完整的人類骨骼。 納瓦將這個發現通報給墨西哥國家人類學與歷史研究院,該院於是集合了一支由考古學...
--> 攝影:Ivan Lesica,國家地理〈你的觀點〉 「紐約中央公園裡的動物園是我最愛去拍攝異國鳥類的地方之一,」拍攝這張照片的〈你的觀點〉社群成員Ivan Lesica說。「這個明亮的地點後方是深沉的陰影,我看見一根高高的樹枝上有隻〔尼可巴〕鳩(又名綠簑鴿),那是我在這座動物園裡最喜歡的鳥類之一。我知道牠只要稍微動一下翅膀,身上的斑斕色彩就會整個『綻開』。攝影的重點就是等待對的時機。我並沒有等很久。牠決定張開翅膀,而我很幸運地當場拍到了。」 Lesica這張照片近期選錄於〈你的觀點〉「每日精選」。 本張作品來自〈你的觀點〉。歡迎到我們網路攝影社群的全新介面分享...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