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國家地理【鯨采的討海生活】講座
Apr. 28 2017

國家地理【鯨采的討海生活】講座

【活動簡介】 說到台灣的鯨豚現況,你可能看過資料寫著:曾在台灣海域發現的鯨豚種類多達31 種,約佔全球已知種類的三分之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資料是誰跨過海岸線,又甚至穿越海平面,試圖透過調查蒐集、整理資料,以更踏實的方式認識、了解甚至是紀錄海洋生物及生態? 現代科技讓人類得以有更多的方式探索、認識未知的海洋世界。好比Photo-ID資料庫的建立,紀錄鯨豚的背鰭、尾鰭或其他可辨識特徵的照片區分個體;或是收集鯨豚的聲音,想要聽懂鯨豚的語言。研究座頭鯨的先鋒多賓(William Dawbin)曾說過:「要保持好奇,持續地探索,才能更了解海洋生物的世界。」 我們是海洋上的島民,而...

卡西尼號的華麗最終章
Apr. 28 2017

卡西尼號的華麗最終章

卡西尼號是第一艘進入土星軌道的太空船,1997年10月15日發射升空,2004年抵達土星。2017年9月15日將為13年的工作任務畫下美麗的句點。 卡西尼號太空船,左下方是它的巨大天線,右方金黃色盾牌狀的是惠更斯探測器。/ 影像來源:NASA 卡西尼-惠更斯號(Cassini-Huygens)是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歐洲太空總署(ESA)和義大利太空總署合作的計劃,目的是探索土星、土星環和它的衛星。雖然先鋒11號、航海家1號和2號太空船都曾經造訪過土星,不過它們只有快速的飛掠土星,對土星和它的衛星匆匆拍了一些影像,接著就繼續往太陽系的邊緣飛去。卡西尼號是第一艘進入土...

解開深海謎團的巨大船蛆
Apr. 28 2017

解開深海謎團的巨大船蛆

科學家首次研究活生生的巨型船蛆,並有重大斬獲。 (↑↑↑↑↑科學家解剖巨型船蛆的第一手畫面。) 雖然「船蛆」是以木材為食的常見海洋蛀蟲(也有人稱呼牠為「樹蟲」),這樣的習性也讓木造船隻飽受穿孔之苦。不過這是科學家第一次有機會研究這類動物中最巨大也最罕見的成員──巨船蛀蛤(Kuphus polythalamia)的活體,對於這種又長又黑的生物,我們的理解卻是少之又少。 2010年研究團隊在菲律賓的電視節目《Kapuso Mo, Jessica Soho》中,發現了當地人會取食這種生活在民答那峨島上、富含硫磺的潟湖裡的超大船蛆...

「綠色長城」對抗沙漠擴張
Apr. 27 2017

「綠色長城」對抗沙漠擴張

過去40年間,風化侵蝕和土壤劣化使得地球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可耕地。中國對抗沙漠化的努力成果好壞參半。 每年4月,像巴音特格德勒一樣的牧民會在戈壁沙漠種植玉米,若玉米存活下來,就能在10月收成。4月也是沙塵暴的高峰季節,沙塵暴是沙漠化(良好的可耕地變成沙漠)的結果,狂烈的沙塵暴一個月可能會發生三至十次,摧毀作物並破壞基礎建設。 巴音特格德勒住在中國內蒙古的騰格里沙漠,地屬戈壁南緣。頻率與強度逐漸增加的沙塵暴迫使他和其他以此地為家的牧民面臨抉擇:留下來,繼續試著勉力維生,或者搬進城市,加入氣候難民的行列。 「這就像最近的電影《星際效應》的開頭。」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副...

南極洲東部的阿德利企鵝 數量比過去預估多360萬
Apr. 22 2017

南極洲東部的阿德利企鵝 數量比過去預估多360萬

最新研究估計,棲息在南極洲東部的阿德利企鵝約有600萬隻──這消息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南極洲東部的阿德利企鵝數量不斷增加,但這不全然是個好消息。影片來源:Australian Antarctic Division / Storyful) 南極洲東部的阿德利企鵝數量很可能是科學家先前估計的兩倍。 根據澳洲阿得雷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所收集的新資料估算,此地的企鵝數量應該是近600萬──比先前的估計多了約360萬隻。 在這份最新研究問世之前,科學家估算的方式是計算「繁殖對偶」,也就是一對對繁殖的公鳥和母鳥,但這代表先前的計算方式沒算到未繁殖的企鵝。 「未繁殖的企鵝...

建一座綠色運輸城
Apr. 21 2017
Sponsored

建一座綠色運輸城

人類文明的進步,帶動交通運輸業的發達,這世界再也沒有什麼到不了的疆域,但在便捷有餘的背後,大家要面臨的問題其實更多: 交通環境轉惡:道路事故增加、運輸時間延長。 地球生態劣化:根據聯合國國際能源署統計,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中,約有五分之一是來自交通運輸。至2035年為止,二氧化碳排放量估計將增加1.75倍。 經濟成本消耗:因經常性塞車,造成燃料、時間的浪費,並影響生活品質。 民生物價推升:因國際原油減產,導致油價上漲,民生物價跟進調升,增加家庭成本。 完善、可持續的交通規劃,是促進都市發展的重要成因,所謂的「永續交通系統(Sustainable transport)」,...

購百度綠電,換5棵綠樹
Apr. 20 2017
Sponsored

購百度綠電,換5棵綠樹

文明社會的開發和進步,其實是在各種能源支持下才有的結果。包括從自然界擷取的原油、煤炭、陽光等原生能源,以及經原生能源加工轉化後的電能、汽油等二次能(源)。二者之間,有一定的損耗關係。 人類為了追求經濟發展,毫無節制地使用能源燃料,結果產生大量溫室效應氣體、造成空氣污染,嚴重影響地球氣候與生態環境,甚至是居住的健康。隨著居高不下的國際油價、日趨緊張的能源危機,和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接踵而來,各國政府開始認真思考替代能源的方案。 「可再生能源」,是指從自然界獲得的能量,並且可以經由自然過程持續不斷地補充,例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用之不竭」的特性,除了...

NOV. 2025

核融合

追求無限能源的偉大夢想

核融合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