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世人對於海蛇大多還停留在危險可怕的印象,然而,蘭嶼海域的四種海蛇,卻是溫馴安全的種類。" 蘭嶼──這個臺灣的邊陲之鄉,不只偏遠還相當獨特。一般偏遠之鄉只是受主流文明影響較淺,但蘭嶼不止於此。它曾經遺世獨立,幾乎不受現代文明的汙染。在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曾斷絕達悟族和外界的聯繫,以便研究人類在沒有其他文明影響下會如何演變。這樣的政策延緩了蘭嶼與外界的交流,卻也讓傳統文化與環境保留得更為完整。 蘭嶼每年總被好幾個颱風侵襲,但其獨特的地下屋文化卻充份顯露達悟族人的因應智慧。這些「防風」房舍匯集在緩坡之上,深入地下的主屋被堅固的石牆保護著,屋簷的高度總是在石牆之...
雲豹在臺灣的野外族群,科學家證實已經滅絕。然而雲豹原是臺灣山林食物鏈的頂層動物,影響著森林生物多樣性的健康,雲豹也是原住民魯凱、排灣族歷史文化、山林智慧所代表的神聖動物,是否要藉由科學的力量重新引入雲豹野放復育,過去幾年民間保育人士和公部門持續進行探討。2018年舉辦的貓科動物再引入研討會,曾邀請國際專家來臺分享經驗並與原住民族進行討論。 臺灣對於雲豹復育的企圖,也吸引國際保育團體的關注。國際貓科保育組織「潘特拉」(Panthera)近日透過野聲環境生態中心接洽來臺,拜訪屏東霧臺魯凱族代表、林務局和地方NGO,希望了解臺灣雲豹引入復育的可行性。
屏東恆春鎮大坪頂稜線上,一處可以俯瞰後灣海岸線的涼亭,林管處人員造林工作結束,總愛來這裡坐一下,眺望海景洗滌一天的辛勞。這座無名涼亭是林管處人員口中的秘境,雖然沒有刻意隱瞞地點,卻從未遇過遊客。推測是當地人停留著過去墓地的印象,因有顧忌而少光臨。 移除銀合歡 讓森林醒過來 往下200公尺距離,就是屏東林管處造林地,面海迎風的大坪頂造林段,依稀可聽見東北季風交雜海浪的聲音。國產署這片約4公頃的土地上,原為銀合歡純林,屏東處採取每移除10公尺寬的銀合歡當「栽植帶」造林,即保留3公尺寬、截幹保留1.5公尺高的銀合歡林帶,當作防風、水土保持的「保護帶」。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