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解開大河之謎 國際組織投千萬美元 擬繪製淡水生物DNA地圖
Jul. 09 2021

解開大河之謎 國際組織投千萬美元 擬繪製淡水生物DNA地圖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亞馬遜河、湄公河和剛果河等世界大河的生物多樣性,對科學家來說仍然存在諸多謎團。現在有一個注資千萬美元的計畫,打算利用DNA技術來描述和辨識世界各地主要淡水生態系統中的生命網絡。

疫情期間增加了多少環境汙染? 歐盟一次性塑膠報告出爐
Jul. 08 2021

疫情期間增加了多少環境汙染? 歐盟一次性塑膠報告出爐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根據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EEA)的報告「COVID-19對歐洲環境中一次性塑膠的影響」,疫情導致許多由長效一次性塑膠製成的產品使用量增加。口罩和手套能保護人們的健康,但某些類型的食品包裝導致額外的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排放,產生的垃圾也可能危害生態系統和動物。

溫室氣體連鎖反應 NASA:地球15年來吸熱增一倍 使暖化再加速
Jul. 07 2021

溫室氣體連鎖反應 NASA:地球15年來吸熱增一倍 使暖化再加速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一份由美國航太總署(NASA)與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 (NOAA)共同參與的最新研究顯示,地球吸收的熱量在過去15年間增加幾乎一倍,成為全球暖化推手之一。 國際科學團隊說,地球的氣候是地球的能量不平衡所決定。能量不平衡指的是地球從太陽獲得和反射回去的能量之間的差異。 這份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的研究,以衛星和「Argo」全球海洋浮標陣列搜集回來的資料為基礎,發現地球表面現在吸收了更多的能量,比輻射回去的更多。從2005年到2019年間,地球的暖化模式幾乎增加了一...

棘冠海星大爆發 使太平島海底90%珊瑚礁死亡 學者:未見過如此慘狀
Jul. 06 2021

棘冠海星大爆發 使太平島海底90%珊瑚礁死亡 學者:未見過如此慘狀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思敏報導 「我個人潛水40多年也未曾見到如此慘狀。」研究太平島珊瑚礁生態系多年的研究員鄭明修表示,2019年當地珊瑚礁仍相當健康,然而今(2021)年卻發現90%以上珊瑚礁死亡,而造成此生態浩劫的元兇,便是族群數量大爆發的棘冠海星。

研究:飲食用外帶塑膠容器 占近一半海洋垃圾
Jun. 28 2021

研究:飲食用外帶塑膠容器 占近一半海洋垃圾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一份刊登於科學期刊《自然永續》(Nature Sustainability)的研究發現,綜觀全世界海洋中的垃圾,竟有近一半是裝外帶食品和飲料的塑膠容器。 研究發現80%海洋垃圾是塑膠 學者呼籲政府解決根本問題 來自十個國家、15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36個全球垃圾汙染資料庫中的1200萬個資料點,發現傾倒在全世界海洋的垃圾中有80%是塑膠。 他們分析了112種垃圾類別,發現75%的海洋垃圾來自十種塑膠產品。其中半數都是這四種物品:一次性塑膠袋、食品容器、包裝紙和寶特瓶。 該研究的協調員、西班牙加的斯大學工作安德...

首次合體 聯合國兩環境組織呼籲: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問題得一起解決
Jun. 23 2021

首次合體 聯合國兩環境組織呼籲: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問題得一起解決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和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10日聯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在全球議程上的重要性遠超過生物多樣性流失,但這兩個問題其實密切相關,帶來的衝擊也很類似,必須立即一起解決。 科學家呼籲 各國應將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視為一體 這份報告是IPBES和IPCC科學家首次合作的成果。根據這份報告,森林和其他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影響大自然調節大氣中溫室氣體和抵禦極端天氣的能力,一方面加速氣候變遷,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受氣候變遷的後果影響。例如,能夠捕捉碳的紅樹林和海草迅速消失...

聯合國汙染報告 全球土壤壓力山大 各國缺乏「汙染者付費」政策
Jun. 21 2021

聯合國汙染報告 全球土壤壓力山大 各國缺乏「汙染者付費」政策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根據聯合國的土壤汙染報告,全世界糧食有 95% 來自土壤,但如今土壤卻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NOV. 2025

核融合

追求無限能源的偉大夢想

核融合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