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波花蓮太魯閣《海息石語・調衡心旅》將阿育吠陀五感智慧與地質能量融合,在台灣東海岸印證人與自然的平衡之道
在太平洋第一排,傾聽板塊與潮汐的萬年共振
這是一場始於板塊碰撞的漫長旅程。
誕生於中央山脈的石頭,順著立霧溪一路漂流,最終在太平洋的拍打下,磨去稜角,成為溫潤的礫石。
這裡,就是花蓮曼波海灘——一處位於板塊交界、大陸棚驟降的「高能量海岸」。當浪潮翻湧,礫石滾動的聲音,像地球長久以來的呼吸;而《海息石語》,便是這篇地質詩篇的「身心篇章」,邀請你在地球的節奏裡,找回自己的頻率。
風、浪、石:觸摸島嶼心跳的旅程
旅人赤腳行走於片麻岩與大理岩礫石灘,腳底觸摸著島嶼數百萬年的地質記憶
在太平洋邊進行瑜伽,是一種回歸——從「赤足踩石」開始,身體重新學會與大地相連。
腳底觸碰著由片麻岩與大理岩組成的礫石灘,冰涼與粗細交錯的觸感,讓人重新覺察身體的存在。這些石頭並非普通的海灘礫石——它們誕生於台灣島嶼的變質岩深處,經由板塊擠壓而成,是島嶼最古老的記憶。當你赤足踩上它,不只是接地,更像是親手觸摸數百萬年的地質歷史,在此刻,與地球的時間對話。
曼波海灘是少數的礫石灘,當浪潮拍打上岸,推動萬千石頭滾動、碰撞,會產生低頻、層疊的「聲景」(Soundscape)。相較於沙灘的單一頻率,這樣的聲音更深沉、也更富層次。聲學研究顯示,這種多頻低音能更有效覆蓋人腦中的雜念,讓腦波轉入α波狀態——進入放鬆、冥想的節奏。
在老師的引導下,呼吸與浪聲逐漸同步。每一次吸氣,都像是在聆聽地球的心跳;每一次吐氣,也是在將壓力交還給海。這是自然最古老的療癒法:讓身體重新與地球共振。
五感心旅:在自然中 reset
夕暮之際,風、浪、石與茶香交融,構成太平洋邊的五感體驗
這場體驗安排在夕暮時分,光線與風溫正好。當天空由湛藍轉為靛紫,山的輪廓逐漸清晰,旅人席地而坐,面向太平洋。視覺的開闊感,使心自然打開。
浪聲取代音樂,風取代香氣。礫石的溫度、海水的鹹味、香氣的氤氳,共同構成一場五感覺察的旅程——
視覺,是暮色與海光交織;
聽覺,是潮聲的節奏;
觸覺,是腳底礫石與風的撫觸;
嗅覺,是炭烤果物香甜四溢的氣息,混著淡淡海鹽味;
味覺,是茶湯入喉的溫熱與酸甜回甘,像太平洋的風掠過舌尖的軌跡。
茶席收束全程,一杯花蓮在地果香紅茶,鳳梨與金桔的香氣在口中綻放,溫潤中帶著輕微焦糖氣息。那是花蓮土地經陽光烘熟後的滋味,也讓人明白:自然的養分,不只滋養身體,也撫慰心靈。
把重量交還給海
旅人拾起「陪伴石」,輕撫胸前,在太平洋的光裡默念一段祈語,把心意交給浪與風
暮色中,導師邀請每位旅人拾起一顆石頭,輕撫胸前,默唸一段祈語。這顆「陪伴石」象徵當下的心念——可以是一個願望,也可以是一份感謝。
當石頭被拋向海面,浪花接住了那份心意。有人說,那像是把祝福送給大海;也有人覺得,是讓我們重新呼吸。石頭的落水聲輕盈清脆,像世界對旅人的回應。
海與石教會我們的,從來不是放下,而是懂得在流動與堅定之間,讓心重新找回平衡。
花蓮的風土,印證了古老的科學
《海息石語・調衡心旅》的設計哲學,源自阿育吠陀——一套關於人與自然互動的古老科學。但煙波花蓮太魯閣並非把這份智慧「帶來」此地,而是在花蓮的風土裡,發現它早已存在。
太平洋的風,是「風」;
浪潮與茶湯,是「水」;
礫石的穩定,是「土」;
夕陽與瑜伽的溫熱,是「火」;
而那片無垠的海天一色,正是「空」。
花蓮的風土,以最自然的方式,印證了阿育吠陀的五大元素理論。這五種元素在此彼此流轉、共生共鳴,形成獨特的東海岸能量。在這裡,古老的科學不再遙遠,它以花蓮自己的方式,被重新詮釋成一種當代生活的平衡之道。
從療癒走向生活:花蓮的慢提案
煙波花蓮太魯閣館坐落太平洋第一排,將自然療癒融入生活日常
「海息石語」不只是一場活動,而是一種生活練習。
煙波花蓮太魯閣-山闊館以「順應四季・好好生活」為年度主題,從風土出發,讓療癒回到日常。
體驗所用的茶來自花蓮小農,也強調「不帶走一顆石、不留下垃圾」——不只是一句提醒,它是一種對地質時間的尊重。我們是這片海灘短暫的訪客,透過一場儀式,我們學習的是如何在不打擾的前提下,與自然建立深刻的連結,並將這份敬畏之心,帶回我們的日常。
在這裡,旅人學會的不是放空,而是「在自然裡重新調頻」。從腳底的觸感、肺裡的呼吸,到茶湯的溫度——身心逐漸與土地共振。
當你再次需要療癒時,閉上眼睛,想起那片海與那顆石。
太平洋的節奏,會再次為心注入前行的力量。
活動資訊│《海息石語.調衡心旅》
地點│花蓮曼波海灘
期間│2025/11/1-11/30,每週五至週日
時間│ 16:30-18:30
費用│每人 NT$749(含保險),住房專案含雙人名額
煙波花蓮太魯閣│專案洽詢 03-861-2000
兩小時的太平洋五感處方,等你親自傾聽海與石的低語。
【立即訂房➤含雙人體驗優惠】
【了解更多➤給自己一趟自然療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