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標籤
共 6 筆相關資料
瑞典科學家自當地花店買了普通的玫瑰花,並將電路植入玫瑰花的活組織,使它們能通電。 這樣的變換看似不可能,其實不然。植物的維管系統傳送化學訊號的方式就類似電路傳輸電流。為了結合兩者,物理學家艾蕾妮.史塔維尼多和同事把玫瑰末端切口放入稀釋的聚合物溶液中,經吸收後,聚合物會經由木質部,也就是玫瑰莖內的水分運輸系統,自我改造成電子線路。施加電壓,玫瑰花便能導電。 除了《科學怪人》中賦予植物生命的弗蘭肯斯坦博士,為什麼還會有人想創造一株電力植物?史塔維尼多說,這種科技能製造出在細胞層級分析與改變植物生理機能的感測器。另一個可能的發展是利用光合作用的過程來獲取電力。將來,史塔維尼多說:「說不定...
在臺灣東岸約30公里處,一股源自菲律賓東方、跨越西北太平洋的強大暖流,宛如海中高速公路,因其水色深沉如墨,得名黑潮(Kuroshio)。 黑潮沿著臺灣東部急遽下沉的海底地形北上,不僅流速驚人(可達每秒1~1.5公尺以上),方向也極為穩定,而且全年無休、日夜流動,儼然是一座未被開發的海洋發電寶庫。如果能有效攫取這股能量,黑潮有望成為臺灣穩定且持續的「基載電力」來源,為未來能源轉型揭開新篇章。 不過,和這條洋流一起生活的,還有悠游在黑潮中的鯨豚。鯨豚作為海洋裡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哺乳動物,不僅擁有高度保育價值,更被視為洋流區域生態健全與否的重要指標。難道這又將是一場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育的取捨...
相較於洞察號(InSight)在2018 年 11 月降落火星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任務開始時,太陽能電池板每個火星日發電量約為5000瓦時,日前覆蓋太陽能板的火星塵埃已將電量降至大約500瓦時,NASA宣布:因為沒有足夠的能量,在今年年底必須結束洞察號的所有運作。 洞察號是定點不動的著陸器,這使得灰塵堆積的情況更加嚴重,隨著火星現在進入冬季,塵埃積聚情況只會更惡化。 按照目前功率下降的速度,洞察號除了地震儀器之外的科研儀器,將在 5月時就停止運作,地震儀則將在一天中的特定時間開啟,例如在夜間,此時風量較小,並預計會在夏末關閉,這時全部的科...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