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專題報導

共 496 筆相關資料

魅力港都的里雅斯特
歷史與文化|
Jun. 01 2021

魅力港都的里雅斯特

魅力港都的里雅斯特 義大利北部這座城市是長久以來被忽視的文化瑰寶,如今它的港口重新受到關注,或許可為這座城市開創繁榮新局。 撰文/羅伯特.德雷珀 攝影/琪亞拉.戈亞   除非在較冷的月分遇上猛烈的布拉風吹襲,否則義大利的里雅斯特市隨處都是適合漫步的好地方,整潔的街道周圍都是宏偉的哈布斯堡王朝時期建築。 以義大利的標準而言,的里雅斯特非常多元,因為它曾是奧匈帝國的繁榮港都,而且地處中歐與巴爾幹半島之間。這裡是商販和過客來來往往的邊境地帶,走過此地的人都留下各自的文化足跡。 10月的一個晴朗早晨,我從位在聖賈科莫勞工階級居住區的租屋處,前往這座義...

鯨魚的祕密
科學與新知|
May. 01 2021

鯨魚的祕密

鯨魚的祕密 有些鯨魚和海豚族群有自己的文化傳統與方言,這些文化特徵曾經被認為是人類所獨有的。 撰文/克雷格.威爾許 攝影/布萊恩.史蓋瑞   約翰.福特想要擁有鯨魚視角。1978年的某個夏日,一群虎鯨高速游往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島的一片卵石淺灘。這位年輕的生物學家穿戴著潛水衣和呼吸管,在水裡等待著。幽靈般的黑白隊伍就像一隊U型潛艇,從水面下快速駛近。福特滑入海裡。在水深僅3公尺處,這群虎鯨放慢速度並轉成側身。牠們將身體一部分浸在水中,開始拍打尾鰭,扭轉擺動著身體。牠們一個接一個在石頭上磨蹭自己的側身與腹部,就像灰熊靠在松樹上撓背一樣。 現年...

海洋星球
環境與保育|
May. 01 2021

海洋星球

海洋星球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以上。它擁有的地形之最包括世界最高峰,即大部分位於水下的茂納開亞火山,以及世界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海底絕大部分區域多半未經探索:超過80%尚未被完整測繪。 製圖/馬修.W.夸斯提克 撰文/艾琳.波曼-瓦波里斯   怎麼看這張地圖?這張以靠近南極點為中心的投影圖使陸塊變形,盡可能呈現未分割的海洋。 (點擊放大)

搶救脆弱的珊瑚礁
環境與保育|
May. 01 2021

搶救脆弱的珊瑚礁

搶救脆弱的珊瑚礁 氣候變遷使海水暖化、導致某些世界上最壯麗的珊瑚死亡,因此科學家竭盡全力保護脆弱地區,並培育更強韌的物種。 撰文/珍妮佛.霍蘭 攝影/大衛.都必烈、珍妮佛.海斯   戴著呼吸調節器的潛水員高聲歡呼,開心得手舞足蹈。那是2020年8月。在佛羅里達礁島群水下4公尺處,海洋生物學家漢娜.寇克和來自莫特海洋實驗室暨水族館的同事一直在一座礁石附近等待。就在午夜之前,整座珊瑚礁寧靜地爆發了,一團團小小的粉橘色精子與卵子開始浮升,用點彩畫派風格的生命爆發點綴著大海。 這場突如其來的騷動即多種造礁珊瑚的典型繁衍方式――通常是每年一次,在夏夜某次月圓...

海底為家28天
探索與冒險|
May. 01 2021

海底為家28天

海底為家28天 勒洪.巴勒斯塔和其他三名探險家在窄小的艙室裡待了一個月,並在地中海海底潛水。他們找到令人驚奇的海洋生命,也發現我們對這片神祕世界的衝擊。 撰文、攝影/勒洪.巴勒斯塔   我在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海岸長大。我第一次游泳、用呼吸管潛水和水肺潛水都是在蔚藍海岸。多年後,地中海成為我的職業根據地,我眼睜睜看著這段大量遊客造訪的海岸遭到任意開發的蹂躪,同時我也看到五十多公尺下的深海世界似乎仍保持完整。然而直到不久以前,我對那些地方仍只短暫瞥過幾眼。 水肺潛水時,光是從那樣的深海浮到水面就要花費四到六小時;你得緩慢減壓,以免因為潛水夫症而死。因此,待...

汪洋中的追尋者
歷史與文化|
May. 01 2021

汪洋中的追尋者

汪洋中的追尋者 找到鐵達尼號或許是羅伯.巴拉德最著名的事蹟,但對他而言,搜尋科學與文化瑰寶是終生的探險。 撰文/瑞秋.哈提根   「如果飛機在那裡,機器應該早就看到了。」羅伯.巴拉德說;他口中的機器指的是從他那艘64公尺長的海研船「鸚鵡螺號」下水、長4公尺的自主式水面載具(ASV)。 他坐在鸚鵡螺號的艙房裡,手指著電腦螢幕上的海床地圖。這艘ASV是配置多波束聲納的遙控船,在繞行尼庫馬羅羅環礁周遭的珊瑚礁後,製作了海底影像;巴拉德在這座偏遠的太平洋小島,尋找美國傳奇女飛行員愛蜜莉亞.艾爾哈特所駕駛的洛克希德.伊萊克特拉10E型飛機。 這位78歲的...

髒空氣的致命代價
環境與保育|
Apr. 01 2021

髒空氣的致命代價

髒空氣的致命代價 空氣汙染每年造成約700萬人過早死亡,即使濃度不高也可能有害。但這是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 撰文:貝絲.嘉蒂納 BETH GARDINER 攝影:馬修.佩利 MATTHIEU PALEY   當COVID- 19開始肆虐全球,法蘭雀絲卡.多明尼奇就在懷疑,空氣汙染也會造成死亡人數增加。以科學家對髒空氣的了解,以及他們對新型冠狀病毒所知的一切,這是合理的結論。生活在汙染地區的人,比較可能有慢性疾病,而這類病人也比較容易感染COVID-19。此外,空氣汙染會削弱免疫系統,使氣管發炎,讓身體比較不能抵抗呼吸道病毒。 許多專家都看出了這種可...

野火燒不盡毒煙多又遠
環境與保育|
Apr. 01 2021

野火燒不盡毒煙多又遠

野火燒不盡毒煙多又遠 災難性野火造成的汙染日漸嚴重,科學家正在研究煙霧的成分──以及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撰文:辛西亞.戈尼 CYNTHIA GORNEY 攝影:史都華.帕利 STUART PALLEY   7月,美國北加州一條鄉村公路上,有一名旅人的車胎破了。輪圈刮擦路面產生的火花引發大火,迅速蔓延旱林,掀起火龍捲,橫掃數萬公頃土地,所經之處都化為灰燼。當火勢向雷丁市前進,凱斯.貝因備妥了他的新裝備――載著兩部小型電動車的一輛拖車、一堆管子和儀器,以及一臺貌似微型燈塔的白色新奇裝置。 貝因是大氣科學家,任職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位於雷丁市南方約24...

佛羅里達山獅回歸
環境與保育|
Apr. 01 2021

佛羅里達山獅回歸

佛羅里達山獅回歸 這種瀕臨絕種的貓科動物正捲土重來,但是開發熱潮威脅著牠們的存續。 撰文:道格拉斯.緬恩 DOUGLAS MAIN 攝影:小卡爾頓.沃德 CARLTON WARD, JR.   「歡迎來到山獅的國度。」 我和布萊恩.凱利在佛羅里達州東那不勒斯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碰面時,他對我說。 凱利是州政府單位的山獅生物學家,說這話時他朝東指著一片蔓延擴張的住宅區,他就住在那裡。凱利說,有人在半公里外拍到一隻山獅的蹤跡,也有人拍到山獅穿過我們身旁的六車道公路。 還有另一隻山獅就住在附近,牠是命名為FP224的八歲大母山獅,出過兩...

隱身林間高處的小蟲
環境與保育|
Apr. 01 2021

隱身林間高處的小蟲

隱身林間高處的小蟲 在亞馬遜進行的一項新實驗,揭露了數百種生活在雨林高處的昆蟲。 撰文:哈莉.柯漢.吉利蘭 HALEY COHEN GILLILAND 攝影:克雷格.卡特勒、布萊恩.布朗 CRAIG CUTLER AND BRIAN BROWN   1月的早晨,雨林環繞的巴西港市瑪瑙斯天氣宜人。我和一群昆蟲學家走進一家超市,分頭準備一趟考察用的物資。 20分鐘後,在結帳隊伍裡,可以明顯看出我們對準備物資各有不同想法。 我帶了花生、葡萄乾和驅蟲噴劑;昆蟲學家呢?全是雙翅目學家,即蠅類專家的他們,帶了一堆堆受損的農產品、快過期的幾盤雞肉,...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