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496 筆相關資料
在西非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捕魚不只是勇者的事――這是一種傳統,形塑了沿海社區與居民對自然的尊重。 撰文:尼.艾伊奎.帕克斯 NII AYIKWEI PARKES 攝影:德尼.戴勒 DENIS DAILLEUX 在我們的海岸上,什麼都不陌生。如果你起得夠早,去象牙海岸布埃港、迦納恩格勒什、甘比亞老傑斯旺、貝南大波波、迦納阿盼等地迎接回港的獨木舟,你會聽到漁民說著方提語、嘎語、埃維語等,這些全都是迦納的語言。 在初升的太陽下,這些人的身影逐漸清晰, 他們拉動漁網, 呼喊聲愈來愈大:「Ee ba ei, ee ba ke loo――它來了,它滿載著魚。」每張漁網...
高與乾旱正造成森林死亡。但我們可以限制損害──如果我們現在就改弦易轍。 撰文:克雷格.威爾許 CRAIG WELCH 你在這片遭火灼傷的森林裡,第一個會注意到的是色彩。沒多久前,位於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南邊的這一方土地,還是灰燼與松樹焚毀後的一片黑白。去年夏天,小腿高的樹苗和顫楊幼苗,將大地染成了螢光綠。紫色的柳蘭和血紅的布法羅莓,在一段段燒黑的原木周圍冒出頭來。2016年,貝瑞大火吞噬掉懷俄明州84平方公里的林地,五年後,這塊烤焦的土地對大火的回應,就跟洛磯山脈的森林數千年來的回應一樣:進入重生的季節。 孟妮卡.透納正在分類記錄這番復甦。在一個酷熱的7月天,...
澳洲原住民復興了古老的計畫式燒除措施,好保存並更新他們的家園──更以此扶助他們的社區。 撰文:凱莉.史蒂文生 KYLIE STEVENSON 攝影:馬修.亞伯特 MATTHEW ABBOTT 曙光乍現。 這是11月初,在瓦德肯原住民保護區西緣的聾蛇谷附近。亞里傑.納巴藍巴爾從直升機躍下,大步走向火場,北澳洲的熱帶高溫向他襲來。低矮且蜿蜒的火焰灼燒了乾透的溼地,留下焦枯的土地與彷彿穿著黑襪的白千層樹。25歲的納巴藍巴爾跟在另外兩位護林員身後,他們手上吹葉機共奏的交響曲蓋過了火焰燃燒的爆裂聲。這三人按部就班地繞行火場周圍,將邊緣的枯葉吹回火場,避免火勢蔓延。...
在加彭一座偏遠的森林,夜間溫度升高和降雨量減少可能導致了樹木結的果實變少,威脅著非洲一種嚴重瀕危的動物。 撰文:尤迪吉特.巴塔查爾吉 YUDHIJIT BHATTACHARJEE 攝影:亞斯博.杜斯特 JASPER DOEST 我們開車進入加彭中部廣闊的洛佩國家公園森林時,暮色已經降下,洛佩鎮――前往森林保護區途中的最後一個哨站――早被我們遠遠拋在身後。 遠方的山丘從藍色變成灰色。在泥土路的兩邊,交錯的稀樹莽原與茂密的熱帶雨林延伸至遠方的地平線。這片景觀看起來是如此原始,剎那間甚至會讓人以為人類文明只不過是幻象。然後,就在我們要進入一片茂密的森林區時,幫...
更適當的種植策略與科學助力,可以幫助這些碳吸收者對抗暖化。 撰文:雅莉韓德拉.伯倫達 ALEJANDRA BORUNDA 移植樹木可以幫助已承受壓力的森林,在全球氣候變遷中,找到一個對抗高的方法。 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奧卡納干谷,葛雷格.歐尼爾在高大優雅的落葉松樹林間穿行,金黃的針葉灑了滿地。 「這麼美的樹,」他說:「一個驕傲的物種,一旦找到它的樂園,就能生長旺盛。」 但是隨著氣候變暖,這裡和其他地方許多樹木的「樂園」正發生變化。事實上,這些茁壯生長的落葉松並不是來自同一山谷裡的親代,甚至不是來自這個國家。它們來自南方457公里遠的美國愛...
巍然矗立、俯瞰亞馬遜雨林的平頂山峰,為學者提供了一個辨識新物種並解開演化之謎的機會。最大的挑戰:抵達那裡。 撰文:馬克.希諾特 MARK SYNNOTT 攝影:瑞南.阿茲特克 RENAN OZTURK 2月一個漆黑的夜晚,布魯斯.明斯獨自站在蓋亞那西北方的帕卡來馬山脈深處。他用頭燈掃射著雲霧林,透過結滿霧氣的鏡片審視這座覆蓋著鬍鬚般青綠色苔蘚的古老森林。潮溼的空氣中瀰漫腐爛植物與木頭的氣息,並隨著悅耳的蛙鳴交響曲顫動,彷彿海妖的歌聲,引誘他深入這處他不知道能否再走出來的叢林。 布魯斯單手抓住一株小樹以保持平衡,顫巍巍地往前踏出一步。他的雙腿在陷入溼軟的枯...
牠們看起來像是其他動物的綜合體,雄性會生寶寶,而且我們對牠們還有很多不了解之處。現在,這些獨特的魚類受到了威脅。 撰文:珍妮佛.S.霍蘭 JENNIFER S. HOLLAND 攝影:大衛.李特舒瓦格 DAVID LIITTSCHWAGER 米格爾.科雷亞指著海底。 我仔細瞧了瞧,搖了搖頭。他用戴著手套的手指用力比了一下那個地方。我游得更近一些,更用力盯著,但眼前只有沙子、藻類、石頭,還有一條螺旋狀的海參大便。我沮喪地吐出一串氣泡。接著,忽然間我看到牠了,就在我一直盯著的地方,隱身在海藻之間:一隻7.6公分高的淺黃海馬,泥黃色的身體帶有黑色斑點,並且布滿...
有「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之稱的翁丁佤寨,在轉型邁向觀光與現代化之際,遭到無情的漫天大火所吞沒。 撰文:李旭 攝影:林添福 辛丑牛年春節還正在過,一場罕見的大火幾乎將翁丁佤寨完全吞噬。無情的大火從2021年2月14日西方情人節傍晚5點40分開始,一直燒到午夜11點15分才撲滅明火,大火燒掉了104幢傳統草頂干欄式木屋,幾乎是翁丁寨的全部!其中還包括兩座寨門、四間後來修建的旅遊廁所,所幸無人傷亡。 火災發生時,我和攝影師林添福正在雲南東部的一個彝族村寨拍攝採訪,打算在完成這邊的工作後,移師滇南的翁丁佤寨,繼續在那裡進行多年的採訪拍攝。看到翁丁大火的影片,我...
恆河是印度的聖河,也是汙染海洋的人為垃圾主要的源頭之一。 撰文:勞拉.帕克爾 LAURA PARKER 攝影:莎拉.希爾頓 SARA HYLTON 過去十年來,全球警覺到海洋累積愈來愈多的塑膠碎片,為了解決這個日益嚴重的危機所做的努力也不計其數、充滿想像力──但是依然不足。 根據預測,到了2040年,每年流入海裡的塑膠會增加到現今的將近三倍,達到每年2900萬公噸。這表示全球各地每公尺海岸線平均將會有50公斤的塑膠垃圾。 來自科學家的訊息是,要解決這個問題為時未晚,可是已經不能一步步慢慢來了。 大部分關於塑膠垃圾的研究都是針對已經存在於海洋的...
為了協助智利中部應付受乾旱與暖化威脅的供水問題,國家地理團隊在安地斯山脈高處設立了一座氣象站。 撰文:莎拉.吉本斯 SARAH GIBBENS 攝影:阿曼多.維加 ARMANDO VEGA 在智利土朋加托山海拔略高於5800公尺處,暴風雪一大早毫無預警地襲來,狂風怒雪下,貝克.裴瑞和他的攀登夥伴被困在帳篷中。裴瑞是北卡羅來納阿帕拉契州立大學的氣候科學家,談起當天的情況時語帶哲思。 「高山之美有部分來自於它充滿挑戰,這是某些地點氣象站很少的原因之一。」裴瑞說:「我們也想看到這裡最強的風暴和最惡劣的條件,這些都是氣候的一環,必須測量記錄下來。」 202...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