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專題報導

共 496 筆相關資料

鑑識科學可以終結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嗎?
環境與保育|
Aug. 01 2025

鑑識科學可以終結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嗎?

新式技術和新穎的打擊犯罪技術,正一步步改寫對抗動物走私的奮戰。 撰文:約書亞.漢默JOSHUA HAMMER 攝影:布麗塔.賈辛斯基 BRITTA JASCHINSKI   一聲槍響讓巡守員警覺出事了。 他們穿過泰國西部通艾納黎萱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森林,抵達一處滿地都是謀殺證據的營地。一具浸透鮮血的赤麂屍體倒在地上,還有一隻黑鷳和一頭罕見的黑豹也是受害者,牠們一部分的屍塊在砧板上滲出體液,一部分在湯鍋中燉煮。巡守員當場逮捕四人,他們涉嫌盜獵保育類物種和違反槍枝法規,這些罪行最高可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不過,這次情況有點複雜。這支狩獵團隊的首領是普雷姆切.卡納蘇塔,...

洞穴居民的秘境生活
歷史與文化|
Aug. 01 2025

洞穴居民的秘境生活

人類在地下尋找棲身之所已有千百年,然而現今這種古老的生活方式面臨了新的威脅。在這些最後的地底社會消失之前,我們能夠從中學到什麼? 撰文:約翰.巴特列特 JOHN BARTLETT 攝影:塔瑪拉.梅利諾 TAMARA MERINO   將近十年前,紀實攝影師暨國家地理探險家塔瑪拉.梅利諾駕駛露營車穿過澳洲辛普森沙漠,在行經一大片炎熱、看似杳無人煙的地帶時,她的車爆胎了。這片荒蕪的紅色沙丘面積超過17萬平方公里,夏季氣溫飆到攝氏50度以上,水源稀少,沒有人會希望車子在這裡出問題。梅利諾小心翼翼地沿著公路行駛,眼前逐漸出現一座小鎮,但是絲毫不見人影,僅有的幾棟建築物也好...

如何從撒哈拉沙漠取回55公噸重的空龍骨頭?
歷史與文化|
Aug. 01 2025

如何從撒哈拉沙漠取回55公噸重的空龍骨頭?

現在的北非在數百萬年前曾經一片翠綠,充滿了多樣性驚人的動植物。為了進一步揭開那個失落年代的謎團,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雷諾發動了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大刀闊斧的恐龍搜尋行動。 撰文:保羅.塞雷諾 PAUL SERENO 攝影:奇斯.拉津斯基 KEITH LADZINSKI   2022 年9 月一天早晨,撒哈拉的太陽照在我們耽擱已久的團隊身上時,感覺特別熾熱。將近三週來,我們一直待在尼日中部的綠洲城市阿加德茲,窩在一間泥砌牆壁的屋子裡,哪裡都去不了,因為官方堅持要為我們安排一支大型武裝護衛隊。此刻天剛破曉,我們終於準備出發:將近100人塞進15輛車,東拼西湊的車隊包括了休旅...

在世界盡頭的極限鳥類調查
環境與保育|
Aug. 01 2025

在世界盡頭的極限鳥類調查

阿拉斯加一處廢棄軍事基地意外成為海鳥研究熱點,以及在那裡度過夏天的年輕科學家試煉場。 撰文:湯姆.克萊恩斯 TOM CLYNES 攝影:摩根.海姆 MORGAN HEIM   數十年來,密德頓島不過是個被遺忘的前哨站,一小片被阿拉斯加灣的風和海水不停吹打的平坦土地。1950年代後期,美國空軍在這座偏遠的島上建了一座雷達站,在冷戰時期掃描天空、尋找蘇聯轟炸機的蹤影。這座設施在短短七年之後就關閉了,低矮的建物和鋼塔被遺棄,任其鏽蝕。 如今,原本讓密德頓島適合進行軍事監控的條件――孤絕、鳥瞰視角、無人干擾――也讓它成為設立新型前哨站的理想地點。破舊的空軍建築物裡,...

可能改寫羅馬帝國歷史的寶藏
歷史與文化|
Aug. 01 2025

可能改寫羅馬帝國歷史的寶藏

2000年前,羅馬軍隊為了尋找銀礦,遠赴邊陲地區進行勘採。時至今日,多虧一位鍥而不捨的考古愛好者,我們才知道當年羅馬人曾差點就找到一筆足以改變帝國命運的財富。 撰文:朱利安.桑克頓 JULIAN SANCTON 繪圖:艾利亞.薩法爾札德甘 ARIA SAFARZADEGAN   這段記載很容易被忽略,畢竟只是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的《編年史》中提及的一段軼事,在其他史料中未曾出現。 故事講述一位不得人心的軍團軍官,強迫士兵深入位於帝國邊陲一個凶險的礦坑。這件事發生在克勞狄烏斯統治時期(公元41至54年),當時的羅馬帝國正處於瘋狂擴張之際,亟欲併吞邊境地區和當地...

發現醜萌系動物的隱藏天賦
科學與新知|
Jul. 01 2025

發現醜萌系動物的隱藏天賦

某些動物飽受形象問題所苦,不論是因為外表特殊、衛生習慣不好或出人意表的行為。當然,牠們突出的特徵可能也正是牠們的超能力。 撰文:A.J.賈各布斯 A.J. JACOBS 攝影:喬.沙托瑞 JOEL SARTORE   禿鷲一定是地球上最常遭到謾罵的動物之一。英文名稱「vulture」本身就是一種侮辱,與貪婪剝削者是同義詞。從某方面來說,禿鷲的名聲不好是可以理解的。首先,牠們既不可愛也不討喜,因為牠們體態佝僂、頭部光禿、眼神賊亮。牠們整天都在吃死掉的動物,而且進食方式令人作嘔,是從口、鼻或肛門等比較柔軟的部位進入屍體。 在非營利保育組織「遊隼基金會」擔任非洲計...

非洲的游牧民族如何適應變遷中的地球
歷史與文化|
Jul. 01 2025

非洲的游牧民族如何適應變遷中的地球

非洲各地仍有數十萬名富拉尼人堅守古老的生活方式,不過他們也重塑傳統以適應新的時代。 攝影:羅賓.哈蒙德 ROBIN HAMMOND

在外西凡尼亞找尋寧靜
歷史與文化|
Jul. 01 2025

在外西凡尼亞找尋寧靜

羅馬尼亞鄉間僻靜的村落裡,村民至今保存古老傳統,維續當地的田園生活,也為更豐富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範本。 撰文:布瑞特.馬丁 BRETT MARTIN 攝影:潔瑪.米羅達 GEMMA MIRALDA   清冷的黃昏夕照下,三個男人圍坐在牧師寓所內的一張木桌旁,這裡是外西凡尼亞建於13世紀的一座教堂,屋外養著鴨子、置有蜂箱,還有一隻蓬毛白狗在漸濃的夜色中對著某處吠叫。男人們伴著柴爐溫暖的火光,一邊啜著茶、啃著蝴蝶脆餅,一邊聊著他們的家鄉:克拉瓊伏沃。 外西凡尼亞。還有哪個地方像這裡一樣,地名人盡皆知,當地實際的生活卻鮮為人知?(非洲廷布克圖或許也算一個。)就算是從...

匯聚700種語言的城市
歷史與文化|
Jul. 01 2025

匯聚700種語言的城市

自從紐約市這個原名為「新阿姆斯特丹」的荷蘭人殖民地建立以來,已經過了400年。當年,這裡約有30種歐洲及原住民語言,如今這個數字已經超過700,占全世界近7000種語言的10以上,也讓紐約成為有史以來語言最多元的城市。這種狀況能持續下去嗎? 撰文:羅斯.裴林 ROSS PERLIN   當語言消失,紐約市會失去什麼?塞克語是瀕危語言,原本只有尼泊爾北部的五個村子使用,不過,塞克語的未來可能必須仰賴少數幾個垂直村落,例如位於紐約布魯克林中央地區的公寓樓房。 一個少有記載、只有喜馬拉雅山上不到700人使用的純口說語言,怎麼會來到這個水泥叢林?二十幾歲的拉斯米娜....

說不定,這隻豬能救你一命
科學與新知|
Jun. 01 2025

說不定,這隻豬能救你一命

幾十年來,全球科學家和外科醫師都在設法解決器官捐贈危機。有沒有可能,答案就在豬身上? 撰文:馬修.謝爾 MATTHE SHAER 攝影:克雷格.卡特勒、喬.卡羅塔 CRAIG CUTLER AND JOE CARROTTA   進入實驗室的安全規範須知應該寫成一本指導手冊:在安全檢查站登記;到實驗室門口脫鞋;進更衣室沖熱水澡;換穿全罩式手術防護衣和高度及膝的橡膠防水靴;最後戴上護目鏡──但是在實驗室溼熱的環境裡,鏡片很快就會起霧。 「不好意思造成你的困擾,」帶我參觀實驗室的比約恩.彼得森微笑著對我說,同時揮手要我往前走,「我們必須特別小心防範病原體。我保證...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