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入
AD
標籤
共 26 筆相關資料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衛星資料顯示,南極經歷破紀錄高溫的幾天內,南極洲東部一個面積相當於整個羅馬的冰架完全崩塌。
遠征團隊終於在海冰底下大約3公里處找到了堅忍號 。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科學家警告,南極洲因為融化風險極高而有「末日冰川」之稱的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在氣候變遷惡化之下,正在破裂並迅速消融。
研究人員在豹斑海豹的背部裝上了「動物攝影機」,並記錄到牠們捕食毛皮海獅(又稱海狗)幼崽的過程與一些前所未見的行為。雖然毛皮海獅幼崽原本就是豹斑海豹的獵物之一,氣候變遷似乎加劇了牠們被豹斑海豹捕食的頻率。
在這張發表於1996年5月號雜誌的照片中,科學家正在研究南極洲冬冰(winter ice)中的生命形態。 某些生物(例如某些藻類和蟎類)僅發現於南極洲,因此每次探勘都能提供有價值的資訊。
一位海軍氣象員在塑膠罩中工作。這個透明的罩子為他阻隔了南極的嚴酷天氣。1957年9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記錄了這次探勘任務,考察隊由來自數十個國家的隊員組成。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澳洲科學家首次在南極洲海冰冰核中發現塑膠碎片。 過去學界曾在南極的地表水、沉積物和雪中發現了微塑膠,但海冰冰核中存在微塑膠表示,該地區以海冰中藻類為食的磷蝦所接觸的塑膠,可能比想像得要多。
雖然下著雪,這名前往南極的遊客仍在躺椅上睡了起來。
遠古羽毛為小型肉食恐龍如何在1億1800萬年前的南極圈內度過漫長寒冬提供了線索。
巴西國家博物館的館藏在2018年慘遭祝融蹂躪,其後第一批獲得科學性描述的化石中包含了一根焦黑的骨頭。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