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Oct. 31 2025

想在南極養隻寵物貓,竟然困難重重

  • 南極洲所有研究站向來都是禁養寵物的,但有一群愛貓的科學家希望能改變現狀。Photograph by Ramon Espelt Gorgozo, Alamy Stock Photo

    南極洲所有研究站向來都是禁養寵物的,但有一群愛貓的科學家希望能改變現狀。Photograph by Ramon Espelt Gorgozo, Alamy Stock Photo

  • 船貓薑薑和羅迪.布納(Roddey Bonner)在南極補給船《約翰.比斯科號》上。貓、狗和其他家禽家畜過去都曾經搭著探勘船抵達南極洲。 Photograph by Smith Archive, Alamy Stock Photo

    船貓薑薑和羅迪.布納(Roddey Bonner)在南極補給船《約翰.比斯科號》上。貓、狗和其他家禽家畜過去都曾經搭著探勘船抵達南極洲。 Photograph by Smith Archive, Alamy Stock Photo

1

南極洲一年有大半時間又冷又黑又孤絕,科學家想抱著一隻貓抱抱作伴——這能出什麼問題呢?

南極洲所有研究站向來都是禁養寵物的,但有一群愛貓的科學家希望能改變現狀。Photograph by Ramon Espelt Gorgozo, Alamy Stock Photo

南極洲所有研究站向來都是禁養寵物的,但有一群愛貓的科學家希望能改變現狀。Photograph by Ramon Espelt Gorgozo, Alamy Stock Photo

麥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是美國在南極洲的主要研究站,短暫的過客們靠著工作和站裡各種設施讓自己無暇他顧:這裡有音樂室、酒吧、健身房和圖書室。但就算是有了最近才安裝的星鏈(Starlink)網路連線,在長達好幾個月的漫漫冬季黑夜裡,還是很難維持大家的士氣。

從2月中直到8月,這座研究站都是孤絕又黑暗,人口從數千掉到數百,運進來的補給也少了很多。4月開始,太陽就不會升到地平線以上,戶外溫度掉到攝氏零下45度以下,暴風雪能捲起時速112公里以上的強風。

隱私很少,壓力卻很大。也難怪有些住民會開始超級想念家裡的舒適。2024年冬季在麥克默多站擔任冬季研究助理的史都華.貝林(Stuart Behling),很想念他的貓露娜,因為前不久,露娜在他派駐南極時過世了。

心懷露娜的貝林,為研究站的年度冬季科學節準備了一個展覽,提出了新添一位居民:一隻站貓的好處。「對於貓咪所能提供的健康益處我有大略的概念,」他說:「我也記得沙克爾頓船上有一隻大家都愛的貓,所以也算是有前例可循。」

船貓薑薑和羅迪.布納(Roddey Bonner)在南極補給船《約翰.比斯科號》上。貓、狗和其他家禽家畜過去都曾經搭著探勘船抵達南極洲。 Photograph by Smith Archive, Alamy Stock Photo

船貓薑薑和羅迪.布納(Roddey Bonner)在南極補給船《約翰.比斯科號》上。貓、狗和其他家禽家畜過去都曾經搭著探勘船抵達南極洲。 Photograph by Smith Archive, Alamy Stock Photo

直到很近的年代,去南極洲唯一的方法還是搭船,所以關於南極寵物的故事,也和那些以海為家的動物密不可分。

正如貝林記憶中的一樣,探險家恩斯特.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在1914年的《堅忍號》遠征也有一隻貓──隨隊木匠的寵物奇比太太(Mrs. Chippy)。

在19、20世紀之交時的南極探險英雄時代,大部分的遠征隊都帶了貓,包括《發現號》遠征的「楊樹」(Poplar)和「黑牆」(Blackwall),還有《比利時號》的「南森」.和「斯韋魯普」(Sverdrup)。

發現號還有一隻寵物狗「小搗蛋」(Scamp),而史考特船長的《新地號》(Terra Nova)遠征船上有寵物貓、兔子和天竺鼠,另外還有工作犬和小馬,牠們也跟不用工作的寵物一樣備受寵愛。

這串南極洲動物史支持了貝林的想法,但是南極條約(Antarctic Treaty)的規定則否。

1994年4月,最後一批雪橇犬也被帶離了牠們在南極洲的家,這是在《南極條約》中的一項條款全面生效後實施的,該條款規定,不得在南極洲引入或飼養任何外來物種(除了人類以外)。

這也讓他想幫麥克默多站爭取一隻站貓的請求,成為一場漫長的逆風戰。

寵物主人承擔的風險

在貝林提議之前,麥克默多站就已經有活躍的南極貓咪俱樂部了。這是在14年前由美國南極計畫(U.S. Antarctic Program, USAP)的協調員菲爾.雅各布森(Phil Jacobsen)所創,俱樂部的規矩很簡單:如果你來南極洲的時候離開了你的貓,然後有人幫你寄貓的照片來,你就要把照片跟其他成員分享,而且每一封電郵都要用「喵」字結尾。

「派遣到南極洲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要離開自己的貓。」雅各布森說,他最後一次派遣是在五年前,之後他就遠距工作,但他的貓到現在都還沒原諒他。「你的家人朋友知道你會去六個月,但是貓呢──貓看到你出門,會以為你只是要去寵物用品店。」

南極貓咪俱樂部有自己的標誌和傳統,不過比較像是個鬆散的同盟而不是俱樂部:這群人鮮少實際碰面,這也符合愛貓人孤僻的特性,比較喜歡以數位方式交換照片和貓咪的消息。「如果你想參加那種會定期聚會的團體,我可以建議你去養隻狗嗎?」雅各布森說。

非原生的動物生活在南極洲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在1980年代,雪橇犬被雪上摩托車取代,但還是有少數南極工作站有養狗,包括英國和阿根廷的基地,主要是為了提振士氣和跟人類作伴。

然而,犬隻對原生的海豹族群來說就是一種威脅,因為有時候會為了餵狗而殺死海豹。海豹也可能因為近距離接觸狗而染上犬瘟熱之類的疾病。

自《南極條約》實施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以來,就禁止帶新的寵物到南極洲。不管是觀光客或工作人員,所有訪客都嚴格禁止靠近或接觸原生動物,也不可以走在長了地衣或蘚苔的地方。就跟雪橇犬這個例子一樣,寵物貓也可能有把疾病傳染給當地野生動物的風險──像是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跳蚤或者寄生蟲。

說到底,《南極條約》的目標是把人類對這片大陸的影響盡可能降到最低,讓這裡成為一個在科學、研究與國際合作方面可以不受干擾的保護區。

把寵物貓當成科學實驗

在貝林的海報上,他列出了條約中的漏洞,或許可以達到目的。

在《南極條約》保育法的子條款C中,藏著一項條文,說明若某一非原生物種是實驗或研究動物,就能得到許可、引入南極洲。研究寵物貓對長期駐站人員的健康與士氣影響的實驗,可能剛好符合這個條件。

貝林說:「讓貓待在室內,可避免疾病與捕食行為,而記錄大家和貓相處的體驗,則能提供對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甚至可能連對美國航太總署(NASA)都有用的研究數據,這樣一來,准許把貓帶進基地就合情合理了。」

菲爾.雅各布森補充說,麥克默多基地的貓,一定會受到悉心照顧。

「如果麥克默多站有貓,那牠就會是全世界最受寵、最受關愛、被照顧得最好的貓。」他說。

但他也提醒,條約裡的保護規範之所以存在,是有理由的。

「我們也知道,其實我們並不了解南極的環境到底有多脆弱。」他指出:若是貓砂盆裡的某一隻微小寄生蟲突破了封鎖,理論上就可能對整個企鵝族群造成風暴。

儘管有潛在風險,貝林仍希望能凝聚相當支持,讓這項運動引起國家科學基金會及《南極條約》環境保護委員會的關注,最終能獲得許可。

在他的海報下方,他還做了一個小型透視模型,展示他心目中貓咪生活的空間──包括一扇氣密門,可以避免貓咪溜出去和後續可能造成的汙染。這會需要很多很多的爭吵跟努力,但他相信這些挑戰都很有克服的可能,讓麥克默多站迎來數十年來第一隻毛小孩。

那這隻南極貓會叫什麼名字呢?

貝林說,這大概必須讓大家投票決定。「我可能會提一個和南極有關的名字,可能是探險家,或其中一艘探險船。也可能延續傳統,叫牠奇比夫人。」

雅各布森同意,「奇比夫人」(或先生)可能會是個能勝選的名字,但他也有不同想法:「我會想叫牠『尚蓋酷』,因為如果南極真的能得到一隻貓,那牠一定是全世界最酷的貓。」

 

延伸閱讀:揭開貓臉之謎:為什麼牠們有276種表情? 未來的貓咪長怎樣?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