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適應高手
Feb. 2022

適應高手

在非洲最古老的湖泊裡,擁有獨特多樣性的慈鯛有助於解開演化的祕密。 撰文:娜塔莎.黛莉NATASHA DALY 攝影:安吉爾.菲托ANGEL FITOR   關於慈鯛的一切都很不尋常。光是在中非和東非之間的分水嶺坦加尼喀湖,過去970萬年間就有大約250個物種從單一祖先演化出來。 有些慈鯛的身長相當於學齡前兒童,其他則不比小指頭大。有些慈鯛一輩子都在尋找和守護最合適的空殼,或建造精緻沙堡,好在上面吸引配偶;其他慈鯛則是女眷成群。許多慈鯛父母對幼魚愛護有加,但有時也會吃自己的卵。慈鯛是多樣性大爆發的明確例子,強大的適應力使牠們存在於坦加尼喀湖裡幾乎每一種生態區位...

栽種更友善環境的農作物
Feb. 2022

栽種更友善環境的農作物

透過顯微鏡觀察食用植物的種子、葉子和花朵,引人思考有助於農業因應氣候威脅的方法。 撰文、攝影:羅伯特.戴許 ROBERT DASH   向日葵的小花 放大700倍 滿是尖刺的花粉粒覆蓋向日葵的小花,眾多小花構成了頭狀花序。 向日葵可以抵抗乾旱、氣溫上升、土壤鹽化和疾病,遺傳學家正研究這種植物的大型基因組,想知道它如何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中成長茁壯。收集種子的人保存了野生種,以備對抗未來的氣候壓力。農民也可種植向日葵,作為各種覆蓋作物的一部分;覆蓋作物種在主要農作物之間,可保護土壤品質、防止侵蝕、保存水分,以及減少殺蟲劑用量。 這些影像是以掃描式電...

衝突地帶
Feb. 2022

衝突地帶

人類和黑猩猩在烏干達村莊發生衝突時, 攝影師看見了恐懼、悲傷── 以及最終的接納。 撰文、攝影:羅南.唐納文   這張照片是在烏干達西部一個村莊的廢棄房屋內透過窗戶拍攝的。當我望向窗外,一隻野生黑猩猩進入院子,然後又一隻。我知道牠們看不見鏡面玻璃後方的我,這讓我感到安心。 在過去的田野工作現場,我曾與數十隻野生黑猩猩為伍,並會近距離跟蹤牠們。但在2017 年拍攝這張照片前,我從未試圖藏身不讓牠們發現。我甚至沒想過會寫下這樣的句子。 直到我認識了塞馬塔一家人,而且親眼目睹了枯竭的土地和森林、短缺的食物和農作物如何引發房屋內外兩種靈長類動物之間的競爭。 ...

蜂靡裘莉
Feb. 2022

蜂靡裘莉

安潔莉娜.裘莉侃侃而談她對蜂的熱愛、培訓女性養蜂的計畫,以及為這張照片入鏡的經驗。 訪問:英迪拉.拉克許瑪南 攝影:丹.溫特斯   第一眼看到這位知名美人身上滿布蜜蜂時,難免大吃一驚。但仔細查看,就會發現影像背後深沉的故事,訴說著人類與這種為我們多數食物授粉的昆蟲之間的脆弱平衡。 正因如此,安潔莉娜.裘莉希望能引起大眾對保護蜂類的重視,並期待大家能關注「蜂之女力」(Women for Bees)──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嬌蘭合作的計畫,在分布於衣索比亞到中國的25個生物圈中,培訓女性成為養蜂人。 攝影師丹.溫特斯也是業餘養蜂人,他以理查.阿維頓在1981...

用影像回顧這一年
Jan. 2022

用影像回顧這一年

這一期《用影像回顧這一年》年度圖輯專刊是《國家地理》第二次以整本1月號雜誌刊登攝影師對剛結束的一年所捕捉到的印象,與2020年第一次的年度圖輯專刊非常不同。許多人把2020年視為他們歷來最有挑戰的一年: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還有族群與政治的紛爭。 然而到了2021年,各式各樣的問題依然存在,政治仇恨與氣候危機甚至更加嚴重了。不過,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的加速進展以及落實防疫措施,讓病毒傳播稍微獲得控制,人們終於可以逐漸恢復日常生活,如同這一期專刊挑選的一張照片:香港攝影師林亦非拍攝臺北橋上的通勤車潮。然而,在疫苗難以取得、配送不易、公衛措施難以落實的地方,依然面臨變異病毒的威脅。 當我們...

來自國家地理學會
Jan. 2022

來自國家地理學會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作品包羅萬象,這也是其魅力所在。單一影像就能激發好奇心,或影響集體意識。 當我還是個小女孩,在小學圖書館一頁頁翻著《國家地理》時,就已明白這一點。我仍清晰記得1977年3月號封面上圖坦卡門黃金面具的經典照片給我的衝擊。它是前往古老王朝的通行證,點燃了我的想像力。 1889年,國家地理學會和雜誌創立的隔年,《國家地理》雜誌首度刊登攝影作品。在我領導學會的這第一年――也是全球遭遇前所未有巨大挑戰的一年,得以延續這個傳統是天大的榮幸。我們一直支持國家地理探險家和其他新聞工作者,用攝影記錄一切,在生活徹底改變之際,建構出歷史和人類經驗的檔案庫。 今天,國家地理學...

COVID
Jan. 2022

COVID

新疫苗帶來樂觀態度和重新開放,但廣泛注射疫苗的努力卻因不實資訊與疫苗短缺而蒙上陰影。隨著生活節奏回歸常軌,病毒的威脅依舊。 撰文:碧嘉兒.P.特里維地 BIJAL P. TRIVEDI   這本該是勝利的一年,我們擊敗COVID-19的一年。奠基於發展了數十年的基因科技、以極快速度開發出來的革命性疫苗持續推出,帶動史上最大的全球接種行動。封城、孤立、戴口罩和冷清的葬禮,將被國境開放、家庭團聚與經濟反彈取代。 但我們並不知道,推動接種疫苗的努力會艱困難行。在美國,儘管疫情在冬季和夏季各有一波致命高峰,仍有數百萬人排斥疫苗。科學家的新發現與修正建議引發猜疑。疫苗被...

OCT. 2025

黑虎警報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

黑虎警報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