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用影像回顧這一年》年度圖輯專刊是《國家地理》第二次以整本1月號雜誌刊登攝影師對剛結束的一年所捕捉到的印象,與2020年第一次的年度圖輯專刊非常不同。許多人把2020年視為他們歷來最有挑戰的一年: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還有族群與政治的紛爭。 然而到了2021年,各式各樣的問題依然存在,政治仇恨與氣候危機甚至更加嚴重了。不過,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的加速進展以及落實防疫措施,讓病毒傳播稍微獲得控制,人們終於可以逐漸恢復日常生活,如同這一期專刊挑選的一張照片:香港攝影師林亦非拍攝臺北橋上的通勤車潮。然而,在疫苗難以取得、配送不易、公衛措施難以落實的地方,依然面臨變異病毒的威脅。 當我們...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作品包羅萬象,這也是其魅力所在。單一影像就能激發好奇心,或影響集體意識。 當我還是個小女孩,在小學圖書館一頁頁翻著《國家地理》時,就已明白這一點。我仍清晰記得1977年3月號封面上圖坦卡門黃金面具的經典照片給我的衝擊。它是前往古老王朝的通行證,點燃了我的想像力。 1889年,國家地理學會和雜誌創立的隔年,《國家地理》雜誌首度刊登攝影作品。在我領導學會的這第一年――也是全球遭遇前所未有巨大挑戰的一年,得以延續這個傳統是天大的榮幸。我們一直支持國家地理探險家和其他新聞工作者,用攝影記錄一切,在生活徹底改變之際,建構出歷史和人類經驗的檔案庫。 今天,國家地理學...
新疫苗帶來樂觀態度和重新開放,但廣泛注射疫苗的努力卻因不實資訊與疫苗短缺而蒙上陰影。隨著生活節奏回歸常軌,病毒的威脅依舊。 撰文:碧嘉兒.P.特里維地 BIJAL P. TRIVEDI 這本該是勝利的一年,我們擊敗COVID-19的一年。奠基於發展了數十年的基因科技、以極快速度開發出來的革命性疫苗持續推出,帶動史上最大的全球接種行動。封城、孤立、戴口罩和冷清的葬禮,將被國境開放、家庭團聚與經濟反彈取代。 但我們並不知道,推動接種疫苗的努力會艱困難行。在美國,儘管疫情在冬季和夏季各有一波致命高峰,仍有數百萬人排斥疫苗。科學家的新發現與修正建議引發猜疑。疫苗被...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