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登入
AD
標籤
共 3 筆相關資料
犬殺與人犬衝突問題持續升溫,近月有立場不同的民眾就遊蕩犬貓議題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其中一案要求落實收容所人道安樂死機制、餵食者承擔飼主責任,已過附議門檻。提案者「炸蝦」(化名)接受《環境資訊中心》訪問時稱,勸導勿餵的成效有限,「如果勸導有用,世界上就不需要法律」,提出須另增法規,或調整責任認定,加強管理。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報導 [11/16更新:關於5/13疑遭犬殺的水獺情況]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11月14日在臉書發文,9月25日在金門慈湖魚塭發現一隻約兩個月大的幼獺遭犬殺,是為今年度第二宗歐亞水獺犬殺事件。協會稱,金門持續有大型遊蕩犬活動,甚至有犬隻進入國家級濕地及國家公園範圍,追趕瀕危物種琵嘴鷸,呼籲政府正視離島遊蕩犬問題。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副司長陳中興表示,金門縣府可在遊蕩犬熱區發佈公告禁止餵養。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白鼻心「冰箱」在臺大遭犬殺事件,讓保育界十分痛心。臺灣白鼻心逐漸適應都會環境,但生存充滿危機,有研究團隊分析近十年臺中市區白鼻心救傷紀錄發現,遊蕩犬隻攻擊(犬殺)成為都市白鼻心的死因之首,縱使緊急救治,死亡率也是100%。學者呼籲,犬貓為外來入侵種,應加強遊蕩犬貓管理。
印度老虎復育的希望與難題